关于当贵州银行沦为圈子里的笑柄,贵阳银行有没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澜澜给大家说一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些天,和金融实验室的兄弟们一起掼蛋,大家聊到了在香港上市的贵州银行(6199.HK),成了一个笑柄。2023年全年股价下跌了37.45%,年终最大跌幅则高达60%;经常一整天一股成交都没有,经常买一和卖一的价位档就能差出去10%。
当然这不能说完全是贵州银行的错,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都枯竭了,之前天津银行(1578.HK)也曾被几百股的卖单,把股价打下去了好几个点。
二级市场的事儿,不能全怪到贵州银行的头上,但基本面的恶化,与管理层就撇不开关系了吧?最近的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银行营收同比下降了3.88%、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6%。也谈不上多差,毕竟浓眉大眼的兴业银行净利还下滑了15.61%呢。
贵州银行之所以被圈子里关注到,完全是因为房地产业的不良率,总共75.41亿的房地产业贷款,形成的不良就多达30.46亿,不良率高至40.39%,冠绝于所有上市银行;2022年末,这个数据还仅为19.13%,一年之间提高了一倍多。据说是因为某个房地产大客户废了,导致这一数据的飙升。
特逗的是,就这么一个基本面情况,贵州银行最近还获评了一个“2023年度贵州省绿色金融十佳典型案例”。还别说,是挺绿的。
放下贵州银行,力场君倒是想起来同处一省的贵阳银行(601997.SH),有了贵州银行这个榜样,贵阳银行能否独善其身?
银行业又被称为“万业之母”,其实这事儿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来自于银行的信用,是社会流动性和经济建设的源头起点,后续的价值交换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另一层含义就是银行与宏观经济环境深度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说当前在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还真不是要去噶银行利润、反哺实体产业;实在是在经济转型叠加发展降速的过程中,不得不多俱备一些长远的“战略眼光”,否则就算是今天赚钱赚到不好意思,早晚也有吃大亏的时候。
扯远了,再说回来“万业之母”,特别是区域性银行与所处地区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贵阳银行能不能独立于贵州银行、独立于所在省份各种城投风波,“风景这般独好”?
数据显示,贵阳银行去年营收下滑了5.18%、净利下滑了2.93%,和贵州银行差不太多。贵阳银行并没有单独列示分行业的不良构成,也就无法探寻房地产业不良率的动向了,从总体来看,2023年不良率为1.59%,较2022年末的1.45%有所提升;到今年一季度末,不良率继续攀升到1.63%。这不是个好趋势。
聚焦在房地产行业贷款放款方面,贵阳银行2023年末房地产业房贷370.87亿,相比2022年末的309.35大增了20%;同年公司贷款总额增幅也就5%,也就意味着房地产放款占比又有所提升。
还有和房地产业紧密相关的建筑业,贵阳银行房贷额是648.3亿,建筑和房地产两项贷款余额超千亿,将近占到公司贷款总额的40%。这个时候,在看一眼隔壁、深陷房地产不良困顿中的贵州银行,贵阳银行会不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以上就是关于【当贵州银行沦为圈子里的笑柄,贵阳银行有没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