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银行的“亮色”与“底色”,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澜澜给大家说一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2023年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银行业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如何能顺利度过“阵痛”,赢得先机?已成为各大银行面临的“必答题”。
在此背景下,南京银行给银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5月10日,南京银行举行2023年度暨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解读业绩增长背后的经营逻辑,回应投资者和市场关注。财报数据显示,该行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20亿元、57.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和5.14%,增速好于去年全年水平,初步走出“U型曲线”。
业绩韧性生长,构筑经营“基本盘”
“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出自《礼记·中庸》的话强调了在追求目标和理想时,既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也要关注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对于企业而言,亦是如此。一家企业制定并执行好一个优秀的战略,最艰难的部分或许是清楚地识别出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和能力。
南京银行身处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数以万计的企业在此蓬勃发展,这一切赋予了该行得天独厚的地理与经济优势。
除了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外,南京银行还拥有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市场化的治理机制和稳定的管理团队。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愈加突出的经营挑战,南京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促发展、稳效益、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23年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1.6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润为185.02亿元,同比增长0.51%。
今年一季度,南京银行营收净利再次实现双增,高质量发展特征延续。报告期内,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2亿元和57.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和5.14%。
此外,在5月1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南京银行董事长谢宁表示,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南京银行营收和利润初步走出U型曲线,均好于去年全年水平,更好于去年四季度。
从营收构成来看,南京银行的“轻型银行”转型脚步加快。
2023年,该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上升11.75%至197.08亿元,营收占比同比上升4.10个百分点至43.64%;今年一季度,该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17.72%,达到67.39亿元。
与此同时,在量上,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提升。
截至2023年末,存款总额同比增长10.61%至1.37万亿元,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6.19%逼近1.1万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存贷款总额分别为1.42万亿元和1.17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3.70%和6.79%。
事实上,南京银行资产规模的上升并非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在质上,南京银行始终在规模、效益增长的同时,秉持“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资产质量稳健提升。
仅以不良贷款率这一关键指标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90%,连续多年保持在“1%”以下;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更是进一步降至0.83%,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的资本市场价值不仅体现在极具韧性的经营基本面,同时也具有非常显著的高分红价值。
2023年度,该行每10股派现5.367元,分红总额约55.51亿元,以2023年末的股价计算,南京银行的股息率高达7.27%。据统计,同一时间,36家股份行和城商行平均的股息率约为5.61%,也就是说南京银行的股息率远高于同业水平。
此外,南京银行董事长谢宁还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分红政策已纳入公司章程,正规范有序推进中期分红,相关议案已列入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议程。
在如今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确定性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南京银行的“高分红、高股息”价值突显,或将继续驱动股价和市值进一步走高。
对于未来,董事长谢宁提出了四个“聚焦”:“我们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聚焦价值创造、聚焦适应时代变革、聚焦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以此促进内生增长、内涵发展,不断激发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新的活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普惠金融,凸显价值“底色”
踩实、踩稳每一级台阶,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在普惠金融政策的引领下,商业银行正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普惠金融不仅关乎金融体系的完善,更是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政策的深入实施,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贷款余额达到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3%,这一增长速度远超传统贷款业务,显示出普惠金融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而立足于经济强省的南京银行早已将“普惠金融大文章”熟稔于心,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指示要求,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方面持续发力,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具体来看,南京银行推出的“鑫e小微”标准化产品体系,通过简化申请与审批流程,为普惠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1160亿元,同比增长28%,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14.53个百分点。贷款户数达3.95万户,较年初增加近9800户。
同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6%,较2022年下降0.39个百分点,有效完成了监管“两增一优一稳”的目标。
当然,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广袤沃野”。面对这个“必答题”,南京银行也在探索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给出了优秀答案。
具体来看,南京银行以金融支持为基本立足点打好组合拳,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出“粮采贷”“鑫味稻”“鑫农e贷”等产品,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数字农业、城乡融合等重点领域,实现由“输血”式资助到“造血”式帮促转变。
在“内功”基础不断扎实的基础上,南京银行不断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008.11亿元,增幅24.34%。
以邳州大蒜产业为例,南京银行徐州分行围绕大蒜产业核心企业上下游拓展客户,以大蒜仓储企业、加工企业、贸易企业、大蒜经销商为重点支持对象,提供“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累计为11户大蒜产业链客户提供近80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谢宁为南京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提出了三个关键词“长尾、数字、消保”。
这意味着,南京银行未来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展对长尾客户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让更多百姓能够享受到金融普惠的成果;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提升数字普惠能力,加强发现管控能力;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加强监管。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南京银行的金融业务已经与普惠深度融合,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布局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增长极”
美国商业学者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表示,企业家创建一家公司,本就是要让它经历许多次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
银行业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与经济周期具有高度关联性。如何挖掘新的增量市场、调整资产结构完成转型,从而穿越周期、稳健发展是当前银行业亟需解答的课题。
今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该词已成为当下最“出圈”的热词,而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业不仅贡献了“金”力量,也从中探寻到了推动自身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作为一家深植开拓基因的城商行,南京银行持续推出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为塑造科技金融特色名片,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南京银行高效推广“政银园投”投贷联动模式,倾力建设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政策链、科技链、资源链、产业链、金融链”五链结合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此外,该行持续优化升级线上拳头产品“鑫e科企”,打造了“鑫知贷”“苏知贷”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截至年末,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近850亿元,同比增长超28%,累计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达1.4万户。
今年一季度,该行科技金融捷报频传。据了解,4月,南京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取得新成绩:率先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认股权综合服务平台登记托管4单认股权业务,成为江苏省首家落地“认股权登记+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对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破冰”意义。
截至3月末,南京银行已累计服务科创企业超5万户,提供近6000亿元资金支持,线上化标准化产品“鑫e科企”累计申请客户数超1.81万户。
紧扣总书记“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南京银行董事长谢宁也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出了科技金融发展的“三个方向”,一是专业专营,深化准事业部制改革;二是以客户为中心,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三是聚力生态圈打造,从“融资-融智-融商”到“融生活-融无限”。
总的来看,南京银行通过深化普惠金融、布局新质生产力以及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整个银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面对未来,南京银行将继续秉承“稳健、审慎”的经营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南京银行的“亮色”与“底色”】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