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动权益产品规模缩水38%,35只产品3年亏损超30%,招商基金遭遇规模与业绩双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澜澜给大家说一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就年报数据而言,招商基金2023年面临着“喜忧参半”的局面。
一方面,公司去年录得营收52.94亿元,在所有公募中位居前列。且公司债券型基金产品规模增长迅速,并由此带动了非货币资产规模的快速飙升。
但另一方面,针对吸金能力更强的权益类资产,招商基金管理规模自2021年以来却持续下滑,而这直接导致了公司净利润下滑。财报数据显示,招商基金2023年实现净利润17.53亿元,同比下滑3.3%。
笔者梳理发现,在规模达到巅峰的2021年,招商基金趁着市场热度发行了多只权益类产品,但如今随着市场下行,上述基金普遍面临大额亏损。
管理规模稳步攀升,但权益类资产下降导致盈利能力衰减,规模和业绩的平衡成为招商基金的“必答题”。
债券、货币走强,指数产品规模下降
招商基金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13.1亿元。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分别持有招商基金55%和45%的股权,随着3月26日招商银行2023年报公布,招商基金业绩也随之浮出水面。
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招商基金总资产141.51亿元,净资产93.25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7.53亿元。
根据过往数据,2022年招商基金实现营业收入57.57亿元,净利润18.13亿元,纵向比较,2023年招商基金净利润小幅下滑,下滑幅度约3.3%。
营收下滑,但管理规模却在稳步攀升。截至2023年末,招商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达到5755.6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62%。
整体而言,近些年以来招商基金总体管理规模在稳步攀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机构总体管理规模达到8661.84亿元,相较2023年末提升65.41亿元。
非权益类产品给招商基金贡献了较大的规模占比。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招商基金债券型产品规模高达3762.45亿元,在所有公募基金中位居第2;货币型产品规模达到3147.02亿元,位居行业第16名。从数据层面,招商基金旗下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在管规模均逐年上升。
在管规模逐年攀升背后是业绩的支撑。笔者梳理发现,招商安盈债券近一年收益率超过7%(取A类份额),在1113只同类基金中位居第64名。
招商安盈债券基金经理在今年一季度中适度增加了对消费资产的配置,继续沿着低估值的思路去挑选价值型标的。他们表示看好权益市场的表现,并依旧维持相对较高仓位。
“而在债券投资方面,由于央行超预期降息,加上一季度债券供给较少,债券需求旺盛,利率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行,信用利差也进一步压缩,组合在报告期内利用信用债的配置来获得债券收益。”上述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表示。
与货币型、债券型产品相比,招商基金的指数型基金产品保有规模略有下滑。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招商基金的指数型产品保有量为1021.99亿元,相较2021年三季度末高点1255.28亿元下降233.29亿元。
要知道这还是在招商基金竭力创新指数型产品的前提下。在2023年报中,招商基金表示“落地了行业首批混合估值产品、央企股东回报ETF、管理人让利产品及首只绿债指数产品,通过业务模式的创新满足投资者需求。”
侯昊是招商基金指数基金经理代表,他本人在管规模同样自2021年以来急剧下滑。根据其旗下产品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业绩显示,截至当季度末该基金份额为708.45亿份,较二季度末469.9亿份增加5成以上,彼时规模已突破900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三成以上。
另据媒体报道,当时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已超过海外最大的中国股票基金安联神州A股基金,成为全球最大中国股票基金。截至2021年9月底,安联神州A股基金规模为118.91亿美元(约合758.8亿元),低于招商中证白酒规模。
作为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经理,侯昊管理基金总管理规模也超过了1000亿元大关。但随着业绩下行,侯昊管理规模也在逐步降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最新管理规模降至678.5亿元。探长梳理材料发现,即使近期业绩有所回暖,但侯昊旗下多只产品长期业绩依旧不佳。
权益产品亏损严重
与指数型产品相比,招商基金权益产品规模下跌更加严重,由此严重影响了公司利润。
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招商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规模分别为1086.57亿元和658.58亿元,相较2021年末分别减少356.39亿元和718.39亿元。和2021年高点相比,招商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总规模缩水38%,投资人流失非常严重。
招商基金2019年6月30日以来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变化;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招商基金2019年6月30日以来的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变化;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而在2021年顶峰时发行的诸多基金,目前普遍面临着大额亏损。
其中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C类产品亏损甚至达到63.64%,作为跟踪指数的基金,该产品持续阴跌无疑和生物医药板块自身不景气息息相关。
有统计显示,A股医药生物板块已经连跌三年,也是最早体会到“通缩”之苦的行业。2021年下跌5.73%;2022年下跌20.34%;2023年继续下跌7.05%。估值水平几乎全年都在2018年末集采消息披露后的极端状态。
被动产品尚且如此,招商基金旗下主动型产品表现同样不佳。
例如,招商兴和优选1年持有期混合自成立以来亏损高达51.79%。该产品持仓以家用电器、汽车、通信为主。
基金经理付斌也曾对招商兴和优选1年业绩表现不佳进行过反思,在2022年报中,其表示当年权益产品持仓思路,是沿着寻找长期确定性的产业趋势和挖掘持续做正确的事逆周期经营的好公司的角度,并持续超配光伏/锂电新技术、智能驾驶和化工新材料的成长性方向,这些品种在当年4-7月份的市场反弹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但遗憾的是在2022年4季度的风格切换过程中回吐大半。
该基金经理反思,权益持仓收益不佳的表象是过于追求成长因子和个股选择而忽视了特定阶段的行业配置作为控制回撤守住收益的重要手段,实质上则是欠缺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感知能力;没有坚持逆向思维。另一方面在成长股投资框架上,基金经理表示会在组合管理角度考虑增加左侧品种和拐点机会,同时着重区分景气度、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
但遗憾的是,即使经过反思和调整,招商兴和优选1年业绩并没有出现好转。在2023年报中,基金经理仍旧在给自己“打气”,并表示“被大家抛弃的好公司和核心资产的回归,在这个过程中业绩在股票定价中的权重会上升,成长因子会重新起效,大小风格会经历再平衡,市场的认知也会从分裂重新走向共识。”
公开信息显示,付斌2020年-2021年开始管理的多只产品迄今业绩表现惨淡,亏损幅度介于39%-52%,投资人损失惨重。可见,付斌的不断反思并没有对其产品业绩有任何提升,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到底是大环境的问题还是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问题。
除上述产品外,招商基金在2021年发行的招商企业优选混合、招商蓝筹精选股票、招商品质成长混合和招商品质生活混合业绩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
总体而言,银行系公募发展普遍受困于权益投资,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近年的主动权益和被动产品的规模都在发生下降。作为银行系公募领航者,招商基金近3年同样受困于市场和大环境表现不佳。
但笔者发现,在市场回暖之际,招商基金开始再度在主动权益、指数和量化产品全方面发力。
但未来,面对“规模和业绩”的难题,招商基金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在市场有所回暖之际,招商基金的权益产品是能否重回正轨,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关于【主动权益产品规模缩水38%,35只产品3年亏损超30%,招商基金遭遇规模与业绩双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