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彩华年,因梦同行—— 庆祝深圳霁因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成立十周年 情绪益生菌PS128助力孤独症治疗,权威研究显示可显著改善孤独症症状 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助力患者从维持治疗中获益,改写晚期卵巢癌治疗格局 新东方智慧教育发布“东方创科人工智能开发板2.0” 精准血型 守护生命 肠道超声可用于检测儿童炎症性肠病 迷走神经刺激对抑郁症有积极治疗作用 探索梅尼埃病中 MRI 描述符的性能和最佳组合 自闭症患者中痴呆症的患病率增加 超声波 3D 打印辅助神经源性膀胱的骶神经调节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耳鸣风险增加 间质性膀胱炎和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同 研究表明 多语言能力可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 科学家揭示人类与小鼠在主要癌症免疫治疗靶点上的惊人差异 利用正确的成像标准改善对脑癌结果的预测 地中海饮食通过肠道细菌变化改善记忆力 让你在 2025 年更健康的 7 种惊人方法 为什么有些人的头发和指甲比其他人长得快 物质的使用会改变大脑的结构吗 饮酒如何影响你的健康 20个月,3大平台,300倍!元育生物以全左旋虾青素引领合成生物新纪元 从技术困局到创新锚点,天与带来了一场属于养老的“情绪共振” “华润系”大动作落槌!昆药集团完成收购华润圣火 十七载“冬至滋补节”,东阿阿胶将品牌营销推向新高峰 15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海警对非法闯仁爱礁海域菲船只采取管制措施 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 涉及福建、广东 女生查分查出608分后,上演取得理想成绩“三件套” 多吃红色的樱桃能补铁、补血? 中国代表三次回击美方攻击指责 探索精神健康前沿|情绪益生菌PS128闪耀宁波医学盛会,彰显科研实力 圣美生物:以科技之光,引领肺癌早筛早诊新时代 神经干细胞移植有望治疗慢性脊髓损伤 一种简单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患有肥胖症青少年的肝纤维化 婴儿的心跳可能是他们说出第一句话的关键 研究发现基因检测正成为主流 血液测试显示心脏存在排斥风险 无需提供组织样本 假体材料有助于减少静脉导管感染 研究发现团队运动对孩子的大脑有很大帮助 研究人员开发出诊断 治疗心肌炎的决策途径 两项研究评估了医疗保健领域人工智能工具的发展 利用女子篮球队探索足部生物力学 抑制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可以改变前列腺的正常生长 肽抗原上的反应性半胱氨酸可能开启新的癌症免疫治疗可能性 研究人员发现新基因疗法可以缓解慢性疼痛 研究人员揭示 tisa-cel 疗法治疗复发或难治性 B 细胞淋巴瘤的风险 适量饮酒可降低高危人群罹患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STIF科创节揭晓奖项,新东方智慧教育荣膺双料殊荣 中科美菱发布2025年产品战略布局!技术方向支撑产品生态纵深! 从雪域高原到用户口碑 —— 复方塞隆胶囊的品质之旅
您的位置:首页 >今日更新 >

业绩承压、一众高管超期服役,西安银行掌门人梁邦海如何扭转困局

关于业绩承压、一众高管超期服役,西安银行掌门人梁邦海如何扭转困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澜澜给大家说一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期西安银行在高管人事层面发生的“大事”,都剑指被市场无限放大的西安银行一众高管“超期服役”难题。


文/每日财报 张恒

近期,西安银行风波不断,一则行政处罚公告毫无预兆的将其大面积相关人员超期服役而“逾越”监管红线违规事项一一曝露而出,西安银行面临的人事压力可想而知。


4月25日,西安银行收到陕西证监局责令其改正监管措施的决定,原因在于该行现任独立董事雎国余、廖志生截至2022年11月已连续任职满6年。其中,雎国余在2023年3月提交辞职报告,但西安银行至今未完成独立董事的补选工作;而廖志生明知连续任职已超 6年,仍继续任职并领取津贴,至今未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在罚单开出仅几天后,4月29日,廖志生就递交了辞职报告。5月15日晚间,西安银行又发布了一则整改公告,称已经在前期市场遴选的基础上,迅速与多名意向候选人进行了对接,正在加快推进独立董事资格预审工作,并将在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正式履行独立董事调整的相关治理程序。


就在同一时间,去年10月份因“窗口期”增持违规事件将西安银行被打在“聚光灯”下的董秘石小云,也突然辞任离去,董秘一职则暂时由行长梁邦海代任。


随着多则公告的重磅落地,西安银行的高管动荡并没有平息,反而颇有愈演愈烈之势。5月7日,西安银行独董梁永明也因任期即将届满,提交辞职报告。与廖志生辞职之时情况相类似,西安银行表示梁永明同样还需要继续履职。


将眼光放远至整个行业,上市银行独董任职超期被证监会处罚的情况并不多见,就算是被处罚,不少银行也会立即选举相关人员换届“顶上去”,而非出现像西安银行这样独董辞职之后,竟然还将继续长期履职的情况。


那么,西安银行如此“顶风作案”的逻辑是什么?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高龄独董超期任职,所为哪般?

复盘近期西安银行在高管人事层面发生的“大事”,都剑指被市场无限放大的西安银行一众高管“超期服役”难题。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独立董事每届任期与该上市公司其他董事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但是连任时间不得超过六年。


而此次下达处罚公告的两位独立董事雎国余、廖志生,年龄均超75岁,这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多见。其中,廖志生在2022年任职期已满6年的情况下,没有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且继续任职领取津贴。西安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该行独立董事的年度津贴为20万元。这也就意味着,廖志生已经多领了西安银行至少20万元的独董津贴。


对此,西安银行表示,公司就延误调整独立董事有关事宜对廖志生和雎国余先生造成的影响深表歉意。同时,本公司也将严格按照陕西证监局的要求,积极整改,尽快对独立董事进行调整,同步做好过渡期的各项支撑和衔接工作,确保公司董事会运行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然而,就在4月29日廖志生递交辞职报告的同时,西安银行却表示其还将继续履职,5月7日因任期届满而辞任的独董梁永明也出现同样的继续履职情况。


究其缘由,还是在于当前西安银行董事会11人,其中独董4名,而任何一名独董离职都将导致西安银行独董人数低于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所以即便独董辞任,也需要履职到新独董选举产生,并且任职资格被核准。

无独有偶,独董雎国余在其述职报告中,也谈及到了逾期履职的现实问题。他表示,自己目前在西安银行担任独立董事已满六年,并已辞去独立董事职务,但由于西安银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占比低于三分之一,他的辞任将在公司股东大会选举新任独立董事并经监管部门核准任职资格后才会正式生效。


而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自独立董事提出辞职之日起六十日内完成补选工作。


可见,西安银行董事补选工作一拖再拖,未能按照既定时间有效推进,这才导致多位独董存在“超期服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曝露出该行面临着高层人事“青黄不接”的压力。


至于西安银行独董为何难补选?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可能与其背后股东结构有关。要知道西安银行现有的股东结构中有外资和国资成分,主要股东之间的持股量较为分散,因此其高管长期缺位或超期服役,也与股东之间就相关人士的任命存在分歧,以至无法有效达成一致有密切的关联。


一众高管纷纷“超期服役”,新董事长化解压力倍增

实际上,独董超期服役的同时,西安银行核心管理层超期履职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早在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就公布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结合自身行业、所处地域的特点,加强重要岗位管控,建立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而对于当下的西安银行而言,以上监管要求或像是压在西安银行后背上的“一座大山”,进行人事更迭“换血”,以此来符合监管要求迫在眉睫。


要知道,目前该行现有的6名副行长中,就有3名任职时长已超过了7年,他们分别是狄浩、张成喆、黄长松3人。其任职副行长的时间都是从2016年8月16日开始的,按此计算,截至时间到2024年5月份,三人的任职时长均超过了7年零8个月。

不仅如此,就连该行“掌舵手”也概莫例外。据悉,西安银行前任董事长郭军自2007年起担任该行行长,2015年5月升任董事长,直到2023年9月因到退休年龄才辞去董事长职务,执掌西安银行的时间达8年之久。


此外,与独董廖志生同日提交辞职报告的西安银行董事会秘书石小云,其任期同样超过了7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银行近期众多的人事变动中,也有一则消息给该行带来新的希冀。

在近期举行的西安银行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关于同意选举梁邦海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的决议,任期至本届董事会届满,同时其任职资格将有待监管部门批准。


事实上,自去年郭军离职后,西安银行并没有立即迎来新掌舵人,而是由梁邦海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的相关职责和义务。


如今随着公告的落地,按照惯例,在履行相关程序并报监管核准后,已“顶岗”董事长超半年的梁邦海将被“扶正”,正式接任该行董事长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4岁的梁邦海过往经历非常优秀,毕业于西北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后,拥有高级会计师职称,此前曾长期供职于政策性银行,历任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副处长、处长。后来进入到股份行体系任职,历任过平安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银川分行筹备组组长等职。直到2021年2月,梁邦海出任西安银行行长,成为首位“70后”行长。


目前梁邦海还身抗多职,一肩挑起西安银行行长、董事长、董秘三职务大梁,而面对以上谈及的这样错综复杂的人事压力,想必也是其接下来正式掌舵西安银行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这位“70后”管理学博士肩上担子注定难言轻松。


经营业绩与资产质量压力并存,未来何去何从?

就在梁邦海董事长一职只待监管批准,成为“一把手”的关键当口,西安银行也于近期披露了2023年年度报告和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两份难言乐观的“成绩单”,让这位“新官”将面临的还远不止高管人事履职超期这一个难题,自然还需在提升业绩上多加努力。


根据财报,2023年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2.05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归母净利润24.62亿元,同比增长1.56%。2024年一季度,其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为18.85亿元、6.83亿元,各自同比增加了4.44%、3.79%。


乍一看,该行整体表现尚可,但我们发现去年归母净利之所以勉强实现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当期所得税支出缩减0.69亿元的帮助,剔除这部分费用,西安银行去年税前利润是负增长的,为23.96亿元,同比下滑3.21%。


进一步拆分营收结构,去年西安银行表现得非常分化。作为扛起营收贡献“大旗”的利息净收入,该行在2023年只取得了53.08亿元收益,同比减少了3.63%,主要原因是付息负债成本的大幅增加。数据显示,去年该行付息负债的发生利息支出 100.75亿元,同比高增20.48%。


与之相反的则是,去年该行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弥补了主业下行带来的压力,才没让整体营收受到严重影响。报告期内,其实现非利息净收入 18.97 亿元,同比增长 79.01%,主要由于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所致。


再看衡量银行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净息差和净利差。近年来,受市场政策影响,银行业普遍面临着这两项指标下行的挑战,但西安银行的净息差和净利差收窄却在逐年扩大。2019年之时,两项指标还分别高达2.26%和2.12%,此后便不断下跌,到2023年末已经分别降至1.37%和1.31%。然而,这一跌势还没有就此打住,到今年一季度末,该行的净息差继续下探至1.21%,净利差更是降到只有1.09%了。


业绩承压的同时,西安银行的资产质量也面临很大考验。2023年其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增,当期不良贷款率为1.35%,较2022年末增加了10个基点;不良贷款余额为27.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3.56亿元。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该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上升,达到了1.43%;拨备覆盖率则从2022年末的201.63%高位一步步下降至189.19%,再创十四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抵补风险能力堪忧。


不难想象到的是,多项经营指标的动荡下行,也算是西安银行在当下面临的高管“超期服役”轮岗效率不高、诸多发展难题待解等问题在业绩端的显性映照。而此时即将远赴“新征程”的梁邦海又该如何带领西安银行一一来应对,尚需市场和时间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关于【业绩承压、一众高管超期服役,西安银行掌门人梁邦海如何扭转困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