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相乘坐标公式怎么推算出来的(向量相乘坐标公式) 拉丁舞裙服装怎么画(拉丁舞裙服装怎么画简笔画) 裁决之镰怎么解除(裁决之镰怎么办) 10178什么意思(1017代表什么意思) 如何选择进口婴儿奶粉(如何选择进口婴儿奶粉牌子) EVIDENT与深圳湾实验室举办首届EVIDENT Discovery Center生物成像主题研讨 合肥欢乐岛旅游攻略(合肥欢乐岛旅游攻略路线) 侏儒症的症状及病因(侏儒症的症状) 漂白 护理牙齿如何变白?(漂白牙齿怎么漂白) 波尔多液怎么配制?(波尔多液怎么配制用来防治西瓜枯萎病) tam是什么意思啊(TAM是什么意思) 手把手教你如何用百度网盘下载BT种子文件(百度网盘如何使用种子文件下载) 采访问题怎么写(采访问题) 英雄联盟如何参与MSI半决赛活动(英雄联盟msi比赛赛程) 架立筋图片示意图(架立筋图片) 最右如何添加交友卡(最右怎么看交友卡) 鹅口疮该如何治疗(鹅口疮该如何治疗才能好) 海贼王克比头像(海贼王克比) 怎么在机蜜租一辆特斯拉汽车?(如何租特斯拉) IE浏览器出错崩溃怎么办?(电脑提示ie浏览器崩溃是什么意思) 情人节送男朋友礼物吗(情人节送男朋友礼物) AutoCAD中制作等高线地形图(cad中怎么画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年车险计算方法(第二年车险计算方法怎么算) 神雕侠侣后传第一部(神雕侠侣后传) 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 七:婴儿摄影技巧(儿童摄影拍摄技巧) 陶瓷密度天平的使用方法及详细操作步骤(陶瓷密度天平的使用方法及详细操作步骤图片) 浙江杭州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杭州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蛋挞的家常做法(葡式蛋挞的家常做法) 标准文献检索渠道(国内的标准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 魔兽世界海加尔山之战现在的入口在哪?(魔兽世界海加尔山在哪里) 挞伐的意思(挞伐) 网易企业邮箱客户端设置:[1]POP设置 Win7(网易邮箱pop服务器设置) 手机进水怎么处理最好?(手机进水怎么处理最好用) 价外税名词解释(价外税) 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怎么叫(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怎么叫的) 融商环球平台PC端MT5怎么安装与登录(融商环球MT5) 重庆市体彩中心服务大厅怎么样(重庆市体彩中心) 怎么做凉拌莴笋丝(怎么做凉拌莴笋丝视频) 易烊千玺TFBOYS同款手链(易烊千玺项链同款) 如何去掉磁盘被写保护?(怎么去掉磁盘被写保护) 圈养羊怎么养#校园分享#(圈养羊怎么养视频) 制订和制定有什么区别呢(制订和制定有什么区别) 胃疼怎么办 胃疼怎样快速止疼(胃一直疼怎么快速止疼) 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动力臂) 《小小部队》攻略:打开任务地图(小兵经验区) 打女友犯法吗(打女友屁股) 电话会议怎么开(电视电话会议怎么开) 家装水电改造方法(家装水电改造方法和步骤) 迪拜首富李凡(迪拜首富) 空调怎么改成井水空调(空调怎么改成井水空调制热)
您的位置:首页 >百科精选 >

行冠礼是几岁(行冠礼)

导读 关于行冠礼是几岁,行冠礼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中国的成人礼分为

关于行冠礼是几岁,行冠礼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中国的成人礼分为笄礼(女孩,15-20岁),冠礼(男孩,18-20岁)《礼记.冠义》则解说了冠礼的含义:“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2、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3、”行冠礼者,将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要履践相应的德行。

4、不一定要举行成人礼的,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典礼了。

5、通过还原古代礼仪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成人礼”的仪式增强当代青冠笄之礼与华夏礼仪 冠笄之礼在华夏文化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礼记》说,“冠者礼之始也”。

6、华夏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

7、 礼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华夏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类型,冠笄之礼属于嘉礼的一种,它是一个新的成人第一次践行华夏礼仪,冠笄之礼也是冠者(笄者)理解华夏礼仪的起始,进入华夏礼仪系统的起始。

8、《礼记·内则》把一个人的生命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9、“二十而冠,始学礼”,二十岁,是学习和践行华夏礼仪的开始,一个孩童,经过了冠笄之礼的教育和启示,获得新的思想导引和行为规约,在冠笄之礼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华夏礼仪的语境。

10、 《礼记·冠义》篇系统阐述了“冠礼是礼仪的起始”的观念。

11、它说: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12、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13、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14、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

15、故冠而后服备。

16、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17、 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18、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

19、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20、故冠于阼,以着代也。

21、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22、己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23、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人而与为礼也。

24、冠玄端,挚于君,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25、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26、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27、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

28、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

29、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

30、故圣王重礼。

31、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32、 简单地说,举行冠礼就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33、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才能继承和发扬华夏礼仪文明。

34、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

35、换句话说,冠礼是华夏礼仪在华夏成员心中的“奠基工程”“基础工程”,所以,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给了它极高的文化地位。

36、 自然,对于“君臣正”之类的“冠义”,我们无须照搬。

37、但是,传统冠礼中仪式的庄重、对责任、志向等积极价值的强调、对成年者的激励,这些积极的诉求已成为值得继承的文化传统。

38、我们现在学习、扬弃和实践冠礼,就是为了继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让民族传统礼仪对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明、激励青年人的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39、在继承传统冠礼对青年人负责、立志、仁义、孝廉等正面激励价值的基础上,在冠(笄)之礼中启发青年人爱国、进步、理性、奋进等应有的精神品格。

40、传统冠笄之礼值得在当代继承和弘扬。

41、少年的责任感华夏先民是如何看待冠笄之礼的意义和价值,或言,冠礼之于华夏、华夏文化的意义的呢? ·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周礼》 ·冠者,礼之始也。

42、——《礼记·冠义》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43、——《礼记·昏义》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44、——《礼记·曲礼》 ·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45、——《礼记·内则》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46、——《仪礼·士昏礼》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47、——《礼记·乐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8、——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男子幼,娶必冠。

49、女子幼,嫁必笄。

50、——《白虎通》 ·女子十五而笄,许嫁而笄。

51、——《古今韵会举要》 ·笄冠有成人之容——《通典》 ·冠礼,人伦之所重者也——《六艺纲目》 ·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

52、——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鬋——《淮南子·齐俗训》 ·首服既加,而后人道备,故君子重之,以为礼之始矣。

53、——《五经要义》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54、——《论语·尧曰》 ·冠者表成人之容,正尊卑之序——《通典》 * 冠笄之礼衍生的汉语名词: 冠岁:男子二十岁 弱冠:刚成年 冠者:成年人 冠字:男子二十而冠,并赐以字 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 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 及笄: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礼的年龄 笄女:成年的女儿 笄年:及笄之年,成年 笄冠:女子及笄,男子加冠,指成年* 家庭教育的毕业典礼——古代冠礼的教养意义 摘自已故国学家,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何著《古礼今谈》 《仪礼》十七篇的第一篇就是《士冠礼》,足见那个时代对于冠礼是非常的重视。

55、 那个时代无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都有冠礼,身分既有高低,冠礼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所以《礼记·玉藻》篇里提到天子之冠,《大载礼记·公冠》篇记载有诸侯的冠事。

56、可惜这些数据,如今只剩下零星片段而已,比较完整的也只有《士冠礼》这么一篇了。

57、 依据《士冠礼》的记载以及郑玄的注,可知士的家庭鶪,一个男孩子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必须为他举行非常隆重的加冠典礼,以表示从此以后,他不再是个「童子」,而是一个成年人了。

58、所以冠礼也可以称之为成人之礼。

59、 所谓成人之礼,并不是说经过这些仪式节目之后,就像变戏法似的,一个童子一下子就可以变为成年人。

60、人的成长固然有一段过程,而初步的成熟则更需要教育的培养和生活的历练,不可能是点铁成金,一蹴而成的。

61、所以如果把冠礼看作是一种表示成人的形式,不如说是家庭教育的毕业典礼来得更为恰当。

62、在这一天之前,家中的父老长辈们自是不断地教导他,从穿衣纳履,行坐姿态,言语动作,仪表风度,生活意识,行为道德,以及一般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等,都会以身作则,耳提面命地,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体会领悟而接受下来。

63、十几年的生活教育,到这时候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所以特地为他举行的加冠之礼,实际上等于是家庭教育完成后的毕业典礼。

64、 这时候,孩子身心都应已具备了成人的条件,尤其在行为道德方面,更应有充分的准备。

65、《礼记·冠义》篇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66、」所谓礼义也者,绝非意味的只是虚浮的抽象概念而已,而是可以落实到对人有分寸,和对事有是非的具体行为上。

67、如果一个人经过长期家庭教育的调教,能够懂得认定自我的身分,把握对待他人亲疏远近应有的分寸,而且对事懂得坚定自己的立场,明辨善恶是非,应该可以认为这份家庭教育已经完成,应该可以为他举行成人的大典了。

68、 期望一个不懂事的孩童,逐渐懂得把握分寸,明辨是非,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长期的调教培养是办不到的。

69、调教孩童,应该从哪里著手,《冠义》篇有明确的指示:「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70、」教导孩子让他能够懂得礼义,首先就在于这三件事。

71、第一是要求容貌体态的端正。

72、记得小时候常听老人家教我们:「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73、」或者说「站要有个站相,坐要有个坐相」,意思都是一样。

74、如果跷个二郎腿,再轻轻抖摇几下,或者是斜倚著站立,歪扭著走路,一定会挨骂的。

75、站要挺直,坐要稳重,这是行为端正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这些都做不到,哪能再谈其他的约束检点呢?其次是指脸上的颜色表情必须齐一。

76、齐一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表情不许有太多的变化,一是指诚于中、形于外的表里如一。

77、一则要求外表的端庄稳重,不可流于过份的情绪化;一则要求诚恳朴质,不可流于诡谲奸诈。

78、这些都是「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标准典型的基础教养。

79、第三则是指言语辞令方面,必须要求和顺。

80、所谓「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这是最浅显的道理,所以做父母的总是管教孩子,不许说脏话,不许骂人。

81、再则同样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温和委婉,也可以说得硬梆梆的,但效果反应则完全不同。

82、还有敦厚朴实的表现方式,必然会给予人良好的印象,伶牙利齿,甚至尖刻锐利的言辞,难免会伤人。

83、所谓言为心声,期望孩子的心性淳朴厚道,自会先从言辞的委婉和顺上作基础教养的要求。

84、一个孩子的成长,家里的父老长辈,随时注意其容体、颜色、辞令等方面的规正,奠定生活行为正确观念的良好基础,随著年龄的逐渐长大,再适时地教导以许多做人处事的原则,加上实际生活的历练和体验,到满二十岁的这一天,相信他已经确实具备了成人的条件,今后独立自主的生活,也已具备了充分的准备和适应的能力。

85、为过去十几年家庭教育的完成,为一个新的成人的诞生,一生只有这一场的冠礼的举行,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86、同时,经历过这样隆重的典礼之后,给当事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必然会了解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个孩子了,任何言语行为都必须自己负责,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已无所依赖或逃避,自然激起自我独立的意识和责任感,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迈向未来的人生。

87、 通过还原古代礼仪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成人礼”的仪式增强当代青冠笄之礼与华夏礼仪 冠笄之礼在华夏文化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礼记》说,“冠者礼之始也”。

88、华夏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

89、 礼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华夏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类型,冠笄之礼属于嘉礼的一种,它是一个新的成人第一次践行华夏礼仪,冠笄之礼也是冠者(笄者)理解华夏礼仪的起始,进入华夏礼仪系统的起始。

90、《礼记·内则》把一个人的生命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91、“二十而冠,始学礼”,二十岁,是学习和践行华夏礼仪的开始,一个孩童,经过了冠笄之礼的教育和启示,获得新的思想导引和行为规约,在冠笄之礼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华夏礼仪的语境。

92、 《礼记·冠义》篇系统阐述了“冠礼是礼仪的起始”的观念。

93、它说: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94、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95、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96、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

97、故冠而后服备。

98、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99、 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100、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

101、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102、故冠于阼,以着代也。

103、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104、己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105、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人而与为礼也。

106、冠玄端,挚于君,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107、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108、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109、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

110、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

111、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

112、故圣王重礼。

113、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114、 简单地说,举行冠礼就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115、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才能继承和发扬华夏礼仪文明。

116、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

117、换句话说,冠礼是华夏礼仪在华夏成员心中的“奠基工程”“基础工程”,所以,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给了它极高的文化地位。

118、 自然,对于“君臣正”之类的“冠义”,我们无须照搬。

119、但是,传统冠礼中仪式的庄重、对责任、志向等积极价值的强调、对成年者的激励,这些积极的诉求已成为值得继承的文化传统。

120、我们现在学习、扬弃和实践冠礼,就是为了继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让民族传统礼仪对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明、激励青年人的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121、在继承传统冠礼对青年人负责、立志、仁义、孝廉等正面激励价值的基础上,在冠(笄)之礼中启发青年人爱国、进步、理性、奋进等应有的精神品格。

122、传统冠笄之礼值得在当代继承和弘扬。

123、少年的责任感华夏先民是如何看待冠笄之礼的意义和价值,或言,冠礼之于华夏、华夏文化的意义的呢? ·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周礼》 ·冠者,礼之始也。

124、——《礼记·冠义》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125、——《礼记·昏义》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126、——《礼记·曲礼》 ·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127、——《礼记·内则》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128、——《仪礼·士昏礼》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129、——《礼记·乐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30、——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男子幼,娶必冠。

131、女子幼,嫁必笄。

132、——《白虎通》 ·女子十五而笄,许嫁而笄。

133、——《古今韵会举要》 ·笄冠有成人之容——《通典》 ·冠礼,人伦之所重者也——《六艺纲目》 ·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

134、——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鬋——《淮南子·齐俗训》 ·首服既加,而后人道备,故君子重之,以为礼之始矣。

135、——《五经要义》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136、——《论语·尧曰》 ·冠者表成人之容,正尊卑之序——《通典》 * 冠笄之礼衍生的汉语名词: 冠岁:男子二十岁 弱冠:刚成年 冠者:成年人 冠字:男子二十而冠,并赐以字 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 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 及笄: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礼的年龄 笄女:成年的女儿 笄年:及笄之年,成年 笄冠:女子及笄,男子加冠,指成年* 家庭教育的毕业典礼——古代冠礼的教养意义 摘自已故国学家,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何著《古礼今谈》 《仪礼》十七篇的第一篇就是《士冠礼》,足见那个时代对于冠礼是非常的重视。

137、 那个时代无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都有冠礼,身分既有高低,冠礼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所以《礼记·玉藻》篇里提到天子之冠,《大载礼记·公冠》篇记载有诸侯的冠事。

138、可惜这些数据,如今只剩下零星片段而已,比较完整的也只有《士冠礼》这么一篇了。

139、 依据《士冠礼》的记载以及郑玄的注,可知士的家庭鶪,一个男孩子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必须为他举行非常隆重的加冠典礼,以表示从此以后,他不再是个「童子」,而是一个成年人了。

140、所以冠礼也可以称之为成人之礼。

141、 所谓成人之礼,并不是说经过这些仪式节目之后,就像变戏法似的,一个童子一下子就可以变为成年人。

142、人的成长固然有一段过程,而初步的成熟则更需要教育的培养和生活的历练,不可能是点铁成金,一蹴而成的。

143、所以如果把冠礼看作是一种表示成人的形式,不如说是家庭教育的毕业典礼来得更为恰当。

144、在这一天之前,家中的父老长辈们自是不断地教导他,从穿衣纳履,行坐姿态,言语动作,仪表风度,生活意识,行为道德,以及一般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等,都会以身作则,耳提面命地,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体会领悟而接受下来。

145、十几年的生活教育,到这时候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所以特地为他举行的加冠之礼,实际上等于是家庭教育完成后的毕业典礼。

146、 这时候,孩子身心都应已具备了成人的条件,尤其在行为道德方面,更应有充分的准备。

147、《礼记·冠义》篇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148、」所谓礼义也者,绝非意味的只是虚浮的抽象概念而已,而是可以落实到对人有分寸,和对事有是非的具体行为上。

149、如果一个人经过长期家庭教育的调教,能够懂得认定自我的身分,把握对待他人亲疏远近应有的分寸,而且对事懂得坚定自己的立场,明辨善恶是非,应该可以认为这份家庭教育已经完成,应该可以为他举行成人的大典了。

150、 期望一个不懂事的孩童,逐渐懂得把握分寸,明辨是非,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长期的调教培养是办不到的。

151、调教孩童,应该从哪里著手,《冠义》篇有明确的指示:「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152、」教导孩子让他能够懂得礼义,首先就在于这三件事。

153、第一是要求容貌体态的端正。

154、记得小时候常听老人家教我们:「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155、」或者说「站要有个站相,坐要有个坐相」,意思都是一样。

156、如果跷个二郎腿,再轻轻抖摇几下,或者是斜倚著站立,歪扭著走路,一定会挨骂的。

157、站要挺直,坐要稳重,这是行为端正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这些都做不到,哪能再谈其他的约束检点呢?其次是指脸上的颜色表情必须齐一。

158、齐一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表情不许有太多的变化,一是指诚于中、形于外的表里如一。

159、一则要求外表的端庄稳重,不可流于过份的情绪化;一则要求诚恳朴质,不可流于诡谲奸诈。

160、这些都是「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标准典型的基础教养。

161、第三则是指言语辞令方面,必须要求和顺。

162、所谓「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这是最浅显的道理,所以做父母的总是管教孩子,不许说脏话,不许骂人。

163、再则同样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温和委婉,也可以说得硬梆梆的,但效果反应则完全不同。

164、还有敦厚朴实的表现方式,必然会给予人良好的印象,伶牙利齿,甚至尖刻锐利的言辞,难免会伤人。

165、所谓言为心声,期望孩子的心性淳朴厚道,自会先从言辞的委婉和顺上作基础教养的要求。

166、一个孩子的成长,家里的父老长辈,随时注意其容体、颜色、辞令等方面的规正,奠定生活行为正确观念的良好基础,随著年龄的逐渐长大,再适时地教导以许多做人处事的原则,加上实际生活的历练和体验,到满二十岁的这一天,相信他已经确实具备了成人的条件,今后独立自主的生活,也已具备了充分的准备和适应的能力。

167、为过去十几年家庭教育的完成,为一个新的成人的诞生,一生只有这一场的冠礼的举行,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168、同时,经历过这样隆重的典礼之后,给当事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必然会了解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个孩子了,任何言语行为都必须自己负责,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已无所依赖或逃避,自然激起自我独立的意识和责任感,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迈向未来的人生。

169、 冠礼的举行一直延续到宋代;元代的宫廷中没有这一套,民间的汉人家庭倒依然保存著古礼。

170、明代还是非常的盛行,如《明史》、《明会典》、《明集礼》等史料,都有朝野遵行冠礼的记载。

171、清人入关之后,宫廷内冠礼不行,见于《皇朝通典》。

172、民间则有仍依行《文公家礼》者,有参照《士冠礼》而行者,还有附带放在婚礼之中一并举行者,已经相当的零乱而不受重视。

173、到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冠礼全亡。

174、如今我们时常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懂事而感慨,或者为青少年率的增高而讶异,其实该感叹、该责备的应该是我们这些做父母、做长辈的人,没有尽到教养子弟的责任,终使家庭教育濒临破产,造成时下年轻人不明是非、不知分寸的行为差失。

175、仔细想想,成人之礼的久废,应该是重要因素之一                              成人礼就是在少男少女年龄满18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

176、古代中国的成人礼分为笄礼(女孩,15-20岁),冠礼(男孩,18-20岁)《礼记.冠义》则解说了冠礼的含义:“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177、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178、”行冠礼者,将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要履践相应的德行。

179、不一定要举行成人礼的,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典礼了。

180、通过还原古代礼仪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成人礼”的仪式增强当代青冠笄之礼与华夏礼仪 冠笄之礼在华夏文化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礼记》说,“冠者礼之始也”。

181、华夏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

182、 礼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华夏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类型,冠笄之礼属于嘉礼的一种,它是一个新的成人第一次践行华夏礼仪,冠笄之礼也是冠者(笄者)理解华夏礼仪的起始,进入华夏礼仪系统的起始。

183、《礼记·内则》把一个人的生命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184、“二十而冠,始学礼”,二十岁,是学习和践行华夏礼仪的开始,一个孩童,经过了冠笄之礼的教育和启示,获得新的思想导引和行为规约,在冠笄之礼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华夏礼仪的语境。

185、 《礼记·冠义》篇系统阐述了“冠礼是礼仪的起始”的观念。

186、它说: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187、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188、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189、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

190、故冠而后服备。

191、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192、 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193、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

194、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195、故冠于阼,以着代也。

196、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197、己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198、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人而与为礼也。

199、冠玄端,挚于君,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200、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201、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202、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

203、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

204、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

205、故圣王重礼。

206、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207、 简单地说,举行冠礼就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208、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才能继承和发扬华夏礼仪文明。

209、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

210、换句话说,冠礼是华夏礼仪在华夏成员心中的“奠基工程”“基础工程”,所以,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给了它极高的文化地位。

211、 自然,对于“君臣正”之类的“冠义”,我们无须照搬。

212、但是,传统冠礼中仪式的庄重、对责任、志向等积极价值的强调、对成年者的激励,这些积极的诉求已成为值得继承的文化传统。

213、我们现在学习、扬弃和实践冠礼,就是为了继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让民族传统礼仪对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明、激励青年人的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214、在继承传统冠礼对青年人负责、立志、仁义、孝廉等正面激励价值的基础上,在冠(笄)之礼中启发青年人爱国、进步、理性、奋进等应有的精神品格。

215、传统冠笄之礼值得在当代继承和弘扬。

216、少年的责任感华夏先民是如何看待冠笄之礼的意义和价值,或言,冠礼之于华夏、华夏文化的意义的呢? ·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周礼》 ·冠者,礼之始也。

217、——《礼记·冠义》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218、——《礼记·昏义》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219、——《礼记·曲礼》 ·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220、——《礼记·内则》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221、——《仪礼·士昏礼》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222、——《礼记·乐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23、——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男子幼,娶必冠。

224、女子幼,嫁必笄。

225、——《白虎通》 ·女子十五而笄,许嫁而笄。

226、——《古今韵会举要》 ·笄冠有成人之容——《通典》 ·冠礼,人伦之所重者也——《六艺纲目》 ·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

227、——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鬋——《淮南子·齐俗训》 ·首服既加,而后人道备,故君子重之,以为礼之始矣。

228、——《五经要义》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29、——《论语·尧曰》 ·冠者表成人之容,正尊卑之序——《通典》 * 冠笄之礼衍生的汉语名词: 冠岁:男子二十岁 弱冠:刚成年 冠者:成年人 冠字:男子二十而冠,并赐以字 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 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 及笄: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礼的年龄 笄女:成年的女儿 笄年:及笄之年,成年 笄冠:女子及笄,男子加冠,指成年* 家庭教育的毕业典礼——古代冠礼的教养意义 摘自已故国学家,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何著《古礼今谈》 《仪礼》十七篇的第一篇就是《士冠礼》,足见那个时代对于冠礼是非常的重视。

230、 那个时代无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都有冠礼,身分既有高低,冠礼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所以《礼记·玉藻》篇里提到天子之冠,《大载礼记·公冠》篇记载有诸侯的冠事。

231、可惜这些数据,如今只剩下零星片段而已,比较完整的也只有《士冠礼》这么一篇了。

232、 依据《士冠礼》的记载以及郑玄的注,可知士的家庭鶪,一个男孩子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必须为他举行非常隆重的加冠典礼,以表示从此以后,他不再是个「童子」,而是一个成年人了。

233、所以冠礼也可以称之为成人之礼。

234、 所谓成人之礼,并不是说经过这些仪式节目之后,就像变戏法似的,一个童子一下子就可以变为成年人。

235、人的成长固然有一段过程,而初步的成熟则更需要教育的培养和生活的历练,不可能是点铁成金,一蹴而成的。

236、所以如果把冠礼看作是一种表示成人的形式,不如说是家庭教育的毕业典礼来得更为恰当。

237、在这一天之前,家中的父老长辈们自是不断地教导他,从穿衣纳履,行坐姿态,言语动作,仪表风度,生活意识,行为道德,以及一般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等,都会以身作则,耳提面命地,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体会领悟而接受下来。

238、十几年的生活教育,到这时候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所以特地为他举行的加冠之礼,实际上等于是家庭教育完成后的毕业典礼。

239、 这时候,孩子身心都应已具备了成人的条件,尤其在行为道德方面,更应有充分的准备。

240、《礼记·冠义》篇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241、」所谓礼义也者,绝非意味的只是虚浮的抽象概念而已,而是可以落实到对人有分寸,和对事有是非的具体行为上。

242、如果一个人经过长期家庭教育的调教,能够懂得认定自我的身分,把握对待他人亲疏远近应有的分寸,而且对事懂得坚定自己的立场,明辨善恶是非,应该可以认为这份家庭教育已经完成,应该可以为他举行成人的大典了。

243、 期望一个不懂事的孩童,逐渐懂得把握分寸,明辨是非,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长期的调教培养是办不到的。

244、调教孩童,应该从哪里著手,《冠义》篇有明确的指示:「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245、」教导孩子让他能够懂得礼义,首先就在于这三件事。

246、第一是要求容貌体态的端正。

247、记得小时候常听老人家教我们:「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248、」或者说「站要有个站相,坐要有个坐相」,意思都是一样。

249、如果跷个二郎腿,再轻轻抖摇几下,或者是斜倚著站立,歪扭著走路,一定会挨骂的。

250、站要挺直,坐要稳重,这是行为端正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这些都做不到,哪能再谈其他的约束检点呢?其次是指脸上的颜色表情必须齐一。

251、齐一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表情不许有太多的变化,一是指诚于中、形于外的表里如一。

252、一则要求外表的端庄稳重,不可流于过份的情绪化;一则要求诚恳朴质,不可流于诡谲奸诈。

253、这些都是「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标准典型的基础教养。

254、第三则是指言语辞令方面,必须要求和顺。

255、所谓「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这是最浅显的道理,所以做父母的总是管教孩子,不许说脏话,不许骂人。

256、再则同样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温和委婉,也可以说得硬梆梆的,但效果反应则完全不同。

257、还有敦厚朴实的表现方式,必然会给予人良好的印象,伶牙利齿,甚至尖刻锐利的言辞,难免会伤人。

258、所谓言为心声,期望孩子的心性淳朴厚道,自会先从言辞的委婉和顺上作基础教养的要求。

259、一个孩子的成长,家里的父老长辈,随时注意其容体、颜色、辞令等方面的规正,奠定生活行为正确观念的良好基础,随著年龄的逐渐长大,再适时地教导以许多做人处事的原则,加上实际生活的历练和体验,到满二十岁的这一天,相信他已经确实具备了成人的条件,今后独立自主的生活,也已具备了充分的准备和适应的能力。

260、为过去十几年家庭教育的完成,为一个新的成人的诞生,一生只有这一场的冠礼的举行,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261、同时,经历过这样隆重的典礼之后,给当事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必然会了解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个孩子了,任何言语行为都必须自己负责,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已无所依赖或逃避,自然激起自我独立的意识和责任感,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迈向未来的人生。

262、 冠礼的举行一直延续到宋代;元代的宫廷中没有这一套,民间的汉人家庭倒依然保存著古礼。

263、明代还是非常的盛行,如《明史》、《明会典》、《明集礼》等史料,都有朝野遵行冠礼的记载。

264、清人入关之后,宫廷内冠礼不行,见于《皇朝通典》。

265、民间则有仍依行《文公家礼》者,有参照《士冠礼》而行者,还有附带放在婚礼之中一并举行者,已经相当的零乱而不受重视。

266、到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冠礼全亡。

267、如今我们时常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懂事而感慨,或者为青少年率的增高而讶异,其实该感叹、该责备的应该是我们这些做父母、做长辈的人,没有尽到教养子弟的责任,终使家庭教育濒临破产,通过还原古代礼仪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成人礼”的仪式增强当代青冠笄之礼与华夏礼仪 冠笄之礼在华夏文化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礼记》说,“冠者礼之始也”。

268、华夏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

269、 礼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华夏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类型,冠笄之礼属于嘉礼的一种,它是一个新的成人第一次践行华夏礼仪,冠笄之礼也是冠者(笄者)理解华夏礼仪的起始,进入华夏礼仪系统的起始。

270、《礼记·内则》把一个人的生命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271、“二十而冠,始学礼”,二十岁,是学习和践行华夏礼仪的开始,一个孩童,经过了冠笄之礼的教育和启示,获得新的思想导引和行为规约,在冠笄之礼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华夏礼仪的语境。

272、 《礼记·冠义》篇系统阐述了“冠礼是礼仪的起始”的观念。

273、它说: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274、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275、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276、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

277、故冠而。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