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白内障症状,白内障的临床表现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临床表现1.皮质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混浊自周边部浅皮质开始,逐渐向中心部扩展,占据大部分皮质区。
2、根据其临床发展过程及表现形式,皮质性白内障可分为4期:初发期、进展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3、 (1)初发期最早期的改变是在靠周边部前后囊膜下,出现辐轮状排列的透明水隙或水疱。
4、水隙或水疱主要是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泵转运系统失常导致液体在晶状体内积聚所致。
5、液体积聚可使晶状体纤维呈放射状或板层分离。
6、在前者,液体可沿晶状体纤维方向扩展,形成典型的楔形混浊,底边位于晶状体赤道部,尖端指向瞳孔区中央。
7、散瞳检查在后照或直接弥散照射下,呈典型的辐轮状外观。
8、这种辐轮状混浊最初可位于皮质表浅部位,然后向深部扩展,各层次间可互相重叠掩映,终于以晶状体全面灰白色混浊取代辐轮状混浊外观,代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入进展期阶段。
9、 (2)进展期晶状体纤维水肿和纤维间液体的不断增加,使晶状体发生膨胀,厚度增加,因此也被称作膨胀期。
10、一方面因以混浊为背景的囊膜张力增加而呈现绢丝样反光;另一方面,由于膨胀的结果而使前房变浅。
11、后者在一个有青光眼体质的患者,很容易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12、但并非所有皮质性白内障患者都要经历膨胀期发展过程。
13、即使有,其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个体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一定都会诱发青光眼发作。
14、这一阶段患者主要症状为视力逐渐减退,有时伴有眩光感,偶有单眼复视者。
15、由于尚有一部分皮质是透明的,因此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是阳性。
16、 (3)成熟期这一阶段以晶状体全部混浊为其特点。
17、裂隙灯检查仅能看到前面有限深度的皮质,呈无结构的白色混浊状态。
18、此时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转为阴性。
19、晶状体纤维经历了水肿、变性、膜破裂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最终以晶状体纤维崩溃,失去正常形态为结局。
20、至成熟期阶段,晶状体囊膜尚能保持原有的韧性和张力,此后逐渐向变性发展。
21、 (4)过熟期由于基质大部分液化,某种基本成分的丧失,使晶状体内容减少,前囊膜失去原有的张力而呈现松弛状态。
22、有时可看到尚未液化的核心沉到囊袋下方,随眼球转动而晃动。
23、此时,可伴有虹膜震颤。
24、 2.核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核性白内障往往和核硬化并存。
25、最初,混浊出现在胚胎核,然后向外扩展直到老年核。
26、这一过程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
27、在晶状体核混浊过程中可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28、早期,少量棕色色素仅仅积聚在核区而不向皮质区扩展。
29、但有时皮质区很薄,也可呈现整个晶状体均呈棕色反光的外观。
30、当色素积聚较少时,核心部呈淡黄色,对视力可不造成影响,眼底亦清晰可见。
31、 随着白内障程度加重,晶状体核颜色亦逐渐加深,由淡黄色转而变为棕褐色或琥珀色。
32、在长期得不到治疗的所谓迁延性核性白内障病例,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晶状体核最终变为黑色,形成所谓的黑色白内障。
33、晶状体核颜色与核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颜色越深,核越硬。
34、 3.囊膜下混浊性白内障 是指以囊膜下浅皮质混浊为主要特点的白内障类型。
35、混浊多位于后囊膜下,呈棕色微细颗粒状或浅杯形囊泡状。
36、有时前囊膜下也可出现类似改变。
37、病变一般从后囊膜下视轴区开始,呈小片状混浊,与后囊膜无明显界限。
38、在裂隙灯下检查时,有时可以发现混浊区附近的囊膜受累,呈现黄、蓝、绿等反射,形成所谓的多彩样闪辉现象。
39、由于病变距节点更近,因此即使病程早期,或病变范围很小很轻,也会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