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意思,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源于张英。
2、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
3、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
4、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
5、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6、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7、" 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
8、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9、扩展资料:1637年(明崇祯十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张英出生。
10、1654年(顺治十一年)应童子试,时年18岁学使者山左蓝公润深加赏识,拔置府庠第四,补博士弟子员。
11、1657年(顺治十四年)食饩,后“禀气素弱,患疾历三载不愈”,经其妻调治,至顺治十七年始痊 (出自张廷玉《先考予告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敦复府君行述》)。
12、1663年(康熙二年)27岁的张英考中举人,列第十二名。
13、次年应会试,不第。
14、1667年(康熙六年,丁未年)中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
15、大学士李霨见张英卷,“激赏不置,有国士之目”。
16、改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进入庶常馆学习满、汉课程,教习师公颜保、范承谟。
17、十一月,父张秉彝离世,离馆回乡丧居。
18、1670年(康熙九年)服阙入都,补原官。
19、习清书,尽心研究,每遇馆试,辄褎然居首。
20、1672年(康熙十一年)壬子秋散馆,钦定第二,授翰林院编修 [1] (出自张廷玉《先考予告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敦复府君行述》)。
21、1673年(康熙十二年)四月,圣祖幸南苑,英扈从,试河源考、南苑赋各一篇,大阅恭纪诗二十韵,名列第三 。
22、圣祖令“选文学之臣醇谨通达者入侍左右,讲论经史”,掌院学士傅达礼、熊赐履推举张英、李光地等四人,圣祖钦定张英。
23、1677年(康熙十六年)十月张英与高士其入职南书房。
24、在任职期间,张英还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
25、1680年四月,康熙以张英“勤慎可嘉”,命吏部从优议叙。
26、张英遂又得授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27、1681年,张英乞假回乡重新安葬父亲。
28、回乡安葬父亲后,又在家乡龙眠山构筑房屋,居住数载。
29、1686年初,张英返朝。
30、三月,翰林院掌院学士缺人,康熙认为,“张英为人厚重,不干预外事,补授此缺十分合适。
31、”张英遂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职。
32、闰四月,康熙谕示吏部:“张英和内阁学士徐乾学学问淹通,宜留在朝中办理文章之事,嗣后不要将他们列为巡抚人选。
33、”。
34、1687年正月,张英和内阁学士韩菼奏进纂成《孝经衍义》。
35、六月,张英调任礼部右侍郎。
36、李光地此时离职回乡省亲,康熙又命张英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37、九月张英转任礼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衔,又兼管詹事府詹事事务。
38、1689年张英升任工部尚书,仍兼管詹事府。
39、1690年六月,张英奉旨兼管詹事府外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40、七月,张英调任礼部尚书,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41、担任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康熙斥一等公佟国纲所写的祭文为“极为悖谬“,张英则因未能详审祭文而被免去了礼部尚书职务。
42、后来,张英因教习庶吉士不严有曾被连降。
43、1692年十月,康熙恢复了张英礼部尚书的职务,命其仍兼管翰林院、詹事府。
44、康熙还先后让张英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
45、1697年三月,张英受命充任了会试正考官。
46、七月,张英以年老上疏辞去了兼管翰林院、詹事府事务。
47、1699年,康熙将张英提拔至相位,任命其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48、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张英以衰病再次乞休致,被允准以原官致仕。
49、1708(康熙四十七年农历九月十七)年,张英在家中病逝,享年72岁。
5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英。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