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行合一意思解释,知行合一意思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知行合一,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2、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3、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4、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5、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6、“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7、“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8、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9、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0、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11、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
12、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13、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14、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
15、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16、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17、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18、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
19、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0、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21、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2、他的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
23、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24、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
25、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
26、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27、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
28、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