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生平经历三次贬谪,苏轼的生平经历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苏轼生平】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2、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3、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4、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5、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6、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7、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8、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9、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10、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11、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12、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13、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14、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15、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16、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17、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18、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19、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20、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21、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22、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23、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24、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25、“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26、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27、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28、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29、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30、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31、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32、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33、 俗语:“京官不好当。
34、”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35、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36、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37、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38、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39、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40、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41、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42、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43、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44、享年六十六岁。
45、参看资料:百度百科。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