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拓跋氏的全部小说,拓跋氏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拓跋氏的传流在历史上有好几个版本,最主要的是以下这种。
2、 拓跋氏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跋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3、拓跋氏寻宗溯源,黄帝有四妃,有二十五子,其中十二个儿子继承父姓姬姓,另外十三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
4、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
5、西陵氏所生长子昌意,降居若水,生子三人:长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高阳氏,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
6、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
7、北土之人则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土德后代,即后来北朝的鲜卑族拓拔氏部族。
8、据史籍《魏书·序纪》记载,鲜卑拓跋部的历史序幕是从西汉后期的拓跋毛开始的,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9、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各个氏族部落。
10、拓跋毛之后,五传到了拓跋推寅时候,正值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从原居地向南方迁徙,“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
11、七传到了拓跋邻,以所在地荒遐,又谋南迁,但因年老,遂传位于子拓跋诘汾,率部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
12、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
13、”神兽之说,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话传说。
14、拓跋诘汾逝世后,其子拓跋力微即位。
15、在史籍《魏书·序纪》的记载中,拓跋力微被称为鲜卑拓拔氏的真正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
16、在鲜卑拓跋部的发展历史上,拓跋·力微是有巨大贡献的,因此他被称为拓跋氏的始祖。
17、 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张旗鼓地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率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氏,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氏。
18、到了西魏政权的末代帝王恭皇帝元廓于北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54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之后,去年号,称元年,将元氏复改回拓跋氏。
19、 进入隋朝,隋文帝重新统一了中国大地后,在强大且日趋规范化的汉文化历史潮流推动下,鲜卑族拓拔氏嫡系主流最终仍然改定为汉姓元氏,而庶支拓拔氏则汉化姓氏繁多,诸如长孙氏、李氏、王氏、郑氏、金氏、赵氏等等,不一而足,皆世代相传至今。
20、 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跋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21、拓跋氏寻宗溯源,黄帝有四妃,有二十五子,其中十二个儿子继承父姓姬姓,另外十三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
22、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
23、西陵氏所生长子昌意,降居若水,生子三人:长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高阳氏,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
24、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
25、北土之人则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土德后代,即后来北朝的鲜卑族拓拔氏部族。
26、据史籍《魏书·序纪》记载,鲜卑拓跋部的历史序幕是从西汉后期的拓跋毛开始的,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27、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各个氏族部落。
28、拓跋毛之后,五传到了拓跋推寅时候,正值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从原居地向南方迁徙,“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
29、七传到了拓跋邻,以所在地荒遐,又谋南迁,但因年老,遂传位于子拓跋诘汾,率部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
30、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
31、”神兽之说,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话传说。
32、拓跋诘汾逝世后,其子拓跋力微即位。
33、在史籍《魏书·序纪》的记载中,拓跋力微被称为鲜卑拓拔氏的真正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
34、在鲜卑拓跋部的发展历史上,拓跋·力微是有巨大贡献的,因此他被称为拓跋氏的始祖。
35、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张旗鼓地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率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氏,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氏。
36、到了西魏政权的末代帝王恭皇帝元廓于北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54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之后,去年号,称元年,将元氏复改回拓跋氏。
37、进入隋朝,隋文帝重新统一了中国大地后,在强大且日趋规范化的汉文化历史潮流推动下,鲜卑族拓拔氏嫡系主流最终仍然改定为汉姓元氏,而庶支拓拔氏则汉化姓氏繁多,诸如长孙氏、李氏、王氏、郑氏、金氏、赵氏等等,不一而足,皆世代相传至今。
38、源流二出自鲜卑拓跋部落。
39、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
40、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
41、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
42、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
43、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
44、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
45、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者“后魏”(三国魏之后的魏)拓跋魏(拓跋氏所建的魏);在拓跋宏493年迁都洛阳并改姓“元”后,也称元魏。
46、源流三源于改姓,出自西汉李氏之后李穆改为拓跋氏,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47、在姓氏史籍中,多记载有李氏本身有三个主源,而改为拓跋氏的李氏,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源自嬴姓即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另一说源自回族阿跌失氏。
48、本书认为,若指明该支拓拔氏是在西汉时期由李氏因故所改,那就不可能是出自回族,因为在西汉时期,回族这一民族还根本就未形成。
49、那么该支拓拔氏到底出自何源,在两汉书中均无记载,但可参照史籍《周书·李穆传》中的记载:“李穆赐姓拓跋氏。
50、”李穆,公元?~586年待考,成纪人,著名汉将李陵的后代,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名将,累迁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司空,屡建奇功,被北周宣帝宇文赟(公元559~580年,公元578~579年在位)赐姓拓跋氏。
51、显然,史书中所记载的“西汉李氏之后李穆”,就是指李穆是著名西汉大将李陵的后代,其李穆源出“西汉李氏之后”即如是。
52、北周静帝宇文衍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北周的柱国大将军、隋国公杨坚(公元541~604年)逼迫北周静帝“禅让”帝位,登隋文帝之后(公元581~604年在位),曾拜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
53、在李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受赐之姓沿袭传承者,称拓拔氏,后多改回李氏。
54、源流四源于改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邕之后,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55、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农历3月,北魏以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邕为北讨大都督,领兵镇压分裂的东魏政权的大将军葛荣。
56、农历8月,北魏孝明帝派遣北讨大都督源子邕、李神轨、裴衍等率军攻东魏的邺城。
57、源子邕行及汤阴时,已经投靠葛荣的安乐王元鉴派率遣弟弟元斌之在夜里偷袭源子邕的大营,然而源子邕早已有备,元斌之不克败退,源子邕则乘胜进围邺城,很快即攻克了邺城,斩杀安乐王元鉴,并传首级至洛阳。
58、北魏孝明帝大喜,特赐源子邕改姓为拓跋氏。
59、之后北魏孝明帝以源子邕为冀州刺史,率兵讨伐葛荣。
60、当时裴衍上表请同行,北魏孝明帝下诏许之。
61、源子邕则上言:“衍行,臣请留;臣行,请留衍;若逼使同行,败在旦夕矣。
62、”结果北魏孝明帝不同意,坚持二人同行。
63、到了农历12月,源子邕、裴衍率军行至阳平东北漳水曲,结果被葛荣率十万军伏击,源子邕、裴衍二人俱战败而亡。
64、在源子邕的后裔子孙中,有延承北魏孝明帝所赐之拓拔氏者,后大多回复为源氏,但仍有人随拓拔氏的汉化过程改为长孙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65、[1] 北魏皇室的姓氏。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