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云南大旱原因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目录一、 云南大旱形成的历史 1.1 古代云南气候1.2 云南14世纪以来旱灾的发展二、 原因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云南旱灾? 2.1 大气环流异常?2.2 水利设施基础薄弱?2.3 全球变暖?2.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2.5 森林覆盖率?三、 云南旱灾不断增加的历史就是天然森林不断被砍伐消失的历史 3.1 云南古代森林3.2 明清到民国的森林砍伐3.3 解放后大跃进毁林“大炼钢铁”运动、“以粮为纲”的毁林开荒运动3.4 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尽快引导群众尽快脱贫”为借口的毁林致富运动3.5 二十一世纪初的“坚定不移地发展林纸一体化产业”的毁林种桉运动3.6 当前的毁灭天然林运动:“为改变"只见树不见富"的云南省改造6000万亩中低产林的号角吹响[40][41]”四、世界类似案例五、 反思 5.1 生态科学知识的薄弱5.2 数字指标游戏政绩的危险5.3 利益集团的对媒体和政策的劫持六、世纪警钟:本世纪末云南一半以上将变为砾石荒漠。
2、七、解决的办法:走向生态文明 7.1 观念的革新:建立生态文明的世界观7.2 政策的转型:转向可持续发展政策7.3 农林业的生态化:建立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农林业模式7.4 社会的改正:提倡简朴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八、参考文献 一、云南大旱形成的历史 纵观云南历史,会发现这几年云南三年连旱并不是一件偶然事件,而是从明清开始,旱灾逐年增多,特别是到二十一世纪初,旱灾呈现加速度增长,最终酿成了史无前例的三年连旱。
3、 1.1 古代云南气候 历史上云南气候温和湿润,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 100mm左右,雨量充沛,“不乏泉流,雨水滋多”[2],滇南则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更为潮湿。
4、云南的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是因为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3]。
5、虽然每年有明显的雨季与干季之分,但很少出现严重的旱灾。
6、东汉末年曾经有全国性的大规模旱灾,但并无益州(云贵川)受灾的记录[4]。
7、 1.2 云南14世纪以来旱灾的发展 云南出现明显旱灾始于明清,从《云南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频次表(频度:年∕次)[4](P25-29)》(表中灾害数据截止于1990年。
8、)表中可以看出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发生次数递增,水灾从百年的7次发展到57次,旱灾由15次发展到61次,其中旱灾每百年发生的次数为14世纪15次,15世纪15次,16世纪24次,17世纪32次,18世纪29次,19世纪35次,20世纪截至1990年61次;水旱灾害发生的频度由4.55年一次发展到0.77年一次,“发生水旱灾害最多的是20世纪”。
9、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发生的次数与日俱增,其频度也呈趋频态势[1]。
10、 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年以来,云南的年降水量则出现减少的趋势,半个世纪以来年降水量减少了39mm,减少速率为-8mm/10a,其中夏季和秋季减少趋势明显于春季和冬季。
11、最显著的例子 是西双版纳年降水日由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270天锐减到目前的150天;年雾日由180天减少到30天,以往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已经发生明显变化[5]。
12、进入二十一世纪,云南旱灾愈加频繁和严重:2001年:遇接近于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
13、 2005年: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
14、 2006年: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
15、 2009年:遭遇50年一遇严重旱情。
16、 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炙烤云南。
17、 2011年: 云南遭遇局部持续干旱 25县降水破历史最少记录。
18、 2012年: 云南旱情旱情持续加重。
19、二、原因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云南旱灾?2.1大气环流异常? 引起大气回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一般每2—7年出现一次,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
20、所以不能解释云南旱灾逐年增强的现象。
21、更不能解释三年连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不可能三年连续出现。
22、2.2水利设施基础薄弱? 从历史角度来看:明清以来云南旱灾的日益增长,正好与明清以来日益增长的水利设施建设日益增长成正比,很显然,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并不是造成旱灾的原因,恰恰相反,水利设施越多的年代旱灾反而越多。
23、此外现在抗旱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24、过度超采还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干旱沙化。
25、一旦地下水开采完,土地荒漠化严重,一切就晚了[6]。
26、2.3全球变暖? 数据显示: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以来,云南年平均气温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截至2010年,49年中云南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其中年升温率为0.015℃/年[5]。
27、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从历史来看,例如侏罗纪时期气温则是高于今日约摄氏3°,然而侏罗纪时期却是地球历史上最湿润的时期之一[7]。
28、所以,全球变暖不是导致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
29、2.4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 云南地处于北回归线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回归线所贯串之处,大都是茫茫的荒漠: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小内天特沙漠,印度半岛的塔尔沙漠……,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许说明了云南气候注定是干旱的,但是古时候的云南却以温暖湿润气候为著名,只是近百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才逐渐转为干旱,是什么导致了云南气候的巨变呢?2.5森林覆盖率? 云南历史上森林覆盖率极高,宋以前滇西北为70%,滇南为90%,明清以来。
30、森林覆盖率缓慢下降,但清代中期之前仍然有70%左右[1],到1935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0%,本世纪50年代初的47%,70年代的24%[8]。
31、显而易见,历史上云南旱灾的逐年增多和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明显有关,森林覆盖率越低,旱灾越多。
32、气候干旱不是原因,是结果,因为没有植被,白天地表温度急剧上升,空气向上升腾,云和潮湿空气无法进入,被卷出该地区[9]。
33、 但改革开放后官方公布的森林覆盖率数字是从2005年的40.8%增加到2010年的47.5%[10],2009年恢复到49.9%,2012年一月竟然称达到52.93%[11],(其中也有2003年开始的森林覆盖率计算标准的变化导致的覆盖率数字虚报[12]。
34、官方公布覆盖率52.93%,学者发现谷歌地图显示不到30%[12])。
35、但是旱灾却依然逐年增多,甚至加速度增长日趋频繁和严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发后旱灾随着森林覆盖率迅速增高而迅速增多? 那么,新增加的是些什么林呢?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橡胶林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615万亩。
36、在与缅甸、老挝接壤的澜沧江沿岸,中国一侧的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不管条件优劣都种上了橡胶树或其他一些经济林木。
37、《中国科学报》在2012年2月名为《橡胶林种下的危机》报道中提到:如今,占据中国橡胶种植半壁江山的西双版纳,许多村寨已出现自来水断流、井水干涸现象。
38、”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学者表示,研究西双版纳径流数据发现,即使在降雨量非常低的年份,热带雨林中尚有明显持续的地表径流,而橡胶林中却频繁出现断流现象[13]。
39、金光集团APP(中国)公司于2002年9月进入云南省,规划引种275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云南有史以来最大的林产业工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14]。
40、林学界学者们早已达成共识:人工纯林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病虫害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和森林火灾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在云南大面积种植人工桉树林,令科学家们忧虑[15]。
41、 其实,橡胶树和桉树在原产地自然森林里对生态并无危害,正真造成水土流失的是为了种橡胶树林和桉树林等人工经济林时而把山地原生树林采伐殆尽,并“将林地中的杂灌木、杂草、蕨类等全部砍除,整地施肥,采用化学除草剂 ”彻底除去地表的植被[16],甚至“炼山”(炼山就是人为控制的火烧,是人们为了植树造林在采伐迹地或宜林地上用火烧来清理林地的一种营林措施[17]),把所在区域天然山林生态系统破坏殆尽,地表植被的铲除和整地翻土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18]。
42、由于“土地较为贫瘠的地方就不适宜种桉树[20]”,在森林早已破坏殆尽的荒山由于长时间的水土流失,贫瘠、土壤层薄,在这些无林荒山种植桉树等经济林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所以投资者把魔掌伸向了有林地,提出所谓“中低产林改造[21]”,其实就是把所谓经济效益低的原始次生林等物种丰富的自然山地植被铲殆尽[16],改为物种单一的桉树、橡胶、核桃等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这种借口所谓的“植树造林”以及“中低产林改造”对山地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甚至比单纯砍伐天然林更为恶劣,砍伐天然林后还保留灌木草本和乔木幼苗,只要保护好封山育林天然次生林还是能逐步恢复的,而种植速生丰产林却把区域所有天然森林物种赶尽杀绝[16][17][18]!若干年后再轮番砍伐把地力消耗殆尽,成为真正的荒山。
43、加剧了本世纪云南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44、是近年来云南旱灾越演越烈的原因之一,迅速增加的人工林面积和“中低产林改造”面积其实大部分就是对云南山地天然林生态系统彻底破坏的面积,所以这正是近年来云南“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旱灾也快速增长的原因。
45、 中国科学院解焱博士介绍,之所以称人工纯林为“绿色沙漠”,一是因为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林中动物十分稀少;二是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保持水的能力很差,干燥且易形成火灾;三是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
46、 植树造林曾经成为我国森林砍伐的精神寄托和借口,所谓“砍一棵造十棵”,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巨大破坏和退化。
47、植树造林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最大受益者[22]。
48、 实际上,天然原始森林及原始次森林面积却在不断缩小,云南的原始森林除了一些人迹罕至的险陡山林和保护区,砍得已经差不多了,现达到历史最低值,当前云南的全部现存原始森林可能最多也不过三万平方公里!即还不到云南省总面积8%[23]!和旱灾增长的趋势正好成反比,说明了旱灾增加的更本原因是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
49、 原中国科学院龙勇诚教授报道:“2010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穿行在云南哀牢山间的原始森林里。
50、哀牢山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原始森林区之一。
51、当时正值中国西南地区遭遇世纪大旱期间。
52、然而走进森林中,我眼前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山涧潺潺流水,林中猿声回荡,莺歌燕舞,百花争艳,处处生机盎然。
53、旱情何在?真有百年一遇的旱灾?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数月未见滴雨,哀牢山与灾区之间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此后,他们对西南5省的130多万平方公里地域进行分析,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在每个单元格中越高,旱灾地点数量就越少。
54、当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达到20%时,旱灾地点几乎为零[24]。
55、 原始森林(就是所谓过熟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56、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25]。
57、森林会大量释放凝结核(离子,特别是负离子)到空中产生云(空中有很多水汽,只有附在凝结核上的水汽才能成为我们看得见的水汽云)才能在重力(水汽附在凝结核越来越多)和遇冷就会降雨。
58、森林植被上空接近海洋上空的湿度,特别是当沿海森林植被很好(50%以上)及水汽输送沿途有足够的森林(30%以上)他很容易把海洋水汽大量输送到内陆深处等沙漠地带!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59、人们在破坏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补种了大量的树林,也无法弥补森林被坏对生态带来的影响的[26]。
60、另一方面,原始森林下有厚厚的腐殖层和土壤层,下大雨时腐殖层如海绵般就把大量雨水吸收,再缓慢渗入土壤和地下成为地下水,旱季时水缓慢释放,防洪抗旱能力极强。
61、 云南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这一类型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在于必须保持物种高度多样化的水平,即使不将丛林砍伐,如降低其生物多样性水平,也会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退变。
62、 原始森林被砍伐后,先是腐殖层较容易被风吹和雨水冲刷逐渐消失,保水能力变弱,如果进一步为了种农作物和经济林,则把剩下的灌木及草本清除干净,“通过深挖垦复,挖除一切杂灌树蔸,抑制杂草的生长[18]”,使土壤裸露,进一步加速水土流失,土壤层不断变薄,逐渐石漠化,保水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彻底丧失。
63、形成有雨即洪灾,无雨即旱灾的悲剧。
64、 云南是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的省区之一。
65、石漠化的形成往往经历三个阶段: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即石漠化,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石漠化的主要诱因。
66、西南地区石漠化土地如不及时治理,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其规模在25年内还将翻一番。
67、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每年流失土壤5亿多吨。
68、中国工程院分析认为,在我国石漠化现象最严重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其规模在25年内还将翻一番,百年之内若不及时治理,将有一半国土面积成为石漠化[27]。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