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鼻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鼻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发病概况: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和筛窦在解剖上相邻。除了早期癌症,通常很难区分该部位肿瘤的原发部位。鼻腔恶性肿瘤多为原发癌,多位于鼻腔外侧壁,少数发生于鼻中隔、鼻前庭和鼻底。副鼻窦和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可直接扩展至鼻腔。鼻腔转移癌是罕见的。鼻腔恶性肿瘤比上皮癌更常见,多为鳞状细胞癌,其他还有腺癌、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基底细胞癌等。非上皮癌包括淋巴瘤、嗅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平滑肌肉瘤、软骨肉瘤和其他肉瘤。以前临床上常见的所谓坏死肉芽种,现在已经归类为T细胞淋巴瘤。2.外科病理学1。鳞状细胞癌:绝大多数,几乎每个鼻癌患者初诊时都有骨质破坏。肿瘤可从鼻腔进入上颌窦和筛窦,通过纸质模板进入眼眶,侵犯前壁至鼻背或颊部软组织,或穿透硬腭侵犯口腔。2.腺癌:包括来自小唾液腺的肿瘤。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有相似的骨质破坏和临床症状和过程。病理上可分为高度恶性和低度恶性两种。前者预后很差。腺样囊性癌是涎腺肿瘤的大多数,主要发生在鼻腔上部,主要延伸至眼眶和筛窦,常受血管和神经侵犯,故易远处转移。3.恶性黑色素瘤:约占鼻窦恶性肿瘤的1%。多见于25 ~ 50%的鼻中隔,或中下鼻甲,常延伸至上颌窦或突出于鼻外。男女发病率相当,高峰年龄为40-60岁。黑色素瘤常表现为灰色、蓝色或黑色息肉样肿块,常伴有周围卫星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应性黑色素瘤通常表现为单侧息肉样改变。所以术后所有息肉样物质都要送病理检查。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很难预测。其中一些在切除后不会复发,而另一些扩散很广,可能在几个月内死亡。其中一些似乎可以在治疗后通过有效的免疫系统抑制肿瘤数年。50%存活了3年。其中约20%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大部分先转移到颌下淋巴结,再转移到颈内静脉淋巴结链。可在颅底侵犯颅骨,远处转移较为常见。4.嗅神经母细胞瘤:罕见,又称感觉神经母细胞瘤或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发生在鼻腔上部,起源于神经脊髓干细胞的嗅觉细胞。好像肿瘤有11-20岁和51-60岁两个高峰期,在老年组称为神经内分泌肿瘤。20岁左右组局部复发率低,远处转移率高。在50岁的群体中,情况正好相反。肿瘤生长缓慢,较大的往往累及筛板。病理学上类似于未分化癌,诊断需要特定肿瘤标志物的帮助。临床上一般采用Kadish分期,根据肿瘤累及范围将病变分为三期:A期为肿瘤局限于鼻腔内;B期肿瘤累及一个或多个副鼻窦;C期肿瘤超出这些范围。5.淋巴细胞瘤: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鼻腔后部,肿块较大,常延伸至软腭和咽部。包括三种类型:淋巴瘤性肉芽肿、髓外浆细胞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6.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是一种不常见的交界性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多次不完全手术后,复发往往变成恶性或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上又细分为内翻性乳头状瘤、菌样乳头状瘤和柱状细胞乳头状瘤,后两者较为罕见。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特点是容易复发,尤其是局部小范围手术切除后。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塞71%,其次是
因为浅表鳞状细胞癌坏死和感染,有很多带异味的脓性分泌物。恶性黑色素瘤常有血性分泌物;恶性淋巴瘤、腺癌、软组织肉瘤异常分泌较少。2.鼻塞。是最常见的症状。肿瘤引起鼻腔气道阻塞,通常是单侧的。但当肿瘤较大时,压迫鼻中隔堵塞对侧鼻腔,甚至堵塞咽腔造成呼吸困难。3.嗅觉障碍。它可能是由肿瘤侵犯嗅觉区或气道阻塞引起的。4.痛苦。可表现为鼻内疼痛、上牙疼、偏头痛等。多为肿瘤侵犯神经所致。晚期鼻腔恶性肿瘤可侵犯II、III、IV、V、VI等颅神经。5.脖子或下巴上的肿块。由于颈部或颌下淋巴结转移而出现。6.其他人。如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引起的表现:压迫鼻泪管引起撕裂,侵犯眼眶引起眼球移位和复视,侵犯牙槽引起牙齿松动等。(二)标志1。鼻外观的变化。由于肿瘤的挤压,改变了鼻子的形状,即鼻背增宽突出,晚期肿瘤可穿透鼻背皮肤。2.鼻腔肿瘤。通过鼻窥镜和间接鼻咽镜,可发现鼻部肿块,有时肿块可突入鼻前庭。鳞状细胞癌多呈菜样,表面溃烂坏死,易碎,易出血。恶性黑色素瘤多数为黑色或浅棕色,少数可无色素,多数伴有血性渗出物。嗅神经母细胞瘤呈息肉状或灰红色,血管丰富。腺癌多为结节状,早期粘膜正常,晚期有溃疡形成。恶性淋巴瘤和软组织肉瘤一般体积较大,表面黏膜光滑。3.眼球移位。晚期肿瘤侵犯眼眶,向外、向前、向上挤压眼球,限制眼球运动,结膜水肿。4.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其中颈深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4.诊断(1)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占位引起的挤压、阻塞症状,包括面部肿胀或鼻腔有血性或脓性分泌物,鼻塞及颅面神经疼痛。体征为鼻部肿块、鼻外观改变、眼球移位。(二)影像诊断1。普通X线片:X线片上可见鼻腔软组织影,鼻腔患侧增大,鼻腔侧壁骨质破坏常见。若有副鼻窦阻塞,可见副鼻窦混浊。自从CT出现后,x光检查的意义已经不再重要。2.CT扫描:CT能很好地显示鼻部肿块的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显示骨结构的破坏情况,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3.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用于直接多平面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还能鉴别某些病变,尤其是肿瘤和炎症。鼻腔大部分肿瘤在T2加权像上呈低或中等信号强度,主要是因为这些肿瘤细胞丰富,且多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小涎腺腺瘤,尤其是恶性粘液上皮样涎腺腺瘤。T2加权图像上的信号强度越低,其侵袭性越强。其他疾病包括淋巴瘤、髓外浆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神经胶质瘤。炎性病变通常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乳头状瘤在T2加权像上显示高信号强度,黑色素瘤在T1和T2加权像上都显示高信号强度。肿瘤常伴有炎症,在有慢性炎症的部位发生肿瘤的机会较多,尤其是鳞状细胞癌,但炎症在T2加权像上明显呈高信号。(3)活检鼻腔肿瘤的诊断,需要活检。在进行鼻腔活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鼻肿瘤表面常有一层坏死组织。如果样本较浅,可能无法获得肿瘤组织。但是做了深部活检,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出血。因此,表面坏死
活检会导致肿瘤扩散,所以应该在所有检查完成后再安排,以便开始治疗。对于恶性黑色素瘤,一般不建议早期活检。活检要等到检查完成,治疗即将开始,赶紧做病理报告。5.鉴别诊断1。内翻性乳头状瘤。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在男性中较高,而且多发生在中年。男女患者比例为2-5: 1。肿瘤常见于鼻腔外侧壁和副鼻窦,常为多发,呈颗粒状、乳头状或息肉状外观,红色或紫色。组织学上,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呈指状伸入间质,形成大小不等的隐窝,包括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坏死组织。一些隐窝消失,形成细胞巢或细胞簇;上皮细胞之间可见大量的糖原空泡和小粘液腺囊。上皮与其下的基质被一层完整的基底膜隔开,基质呈纤维状或水肿状,有炎性细胞浸润。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的大小而异。最常见的表现是鼻塞、鼻肿块、鼻腔分泌物增多。有些病人有鼻出血、头痛和面部疼痛等。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部破坏性强,易复发,10%-20%癌变,大部分变成鳞状细胞癌。一般可以通过肿瘤活检来鉴别。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2.鼻息肉多发生于成年人,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鼻腔,表现为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嗅觉衰竭、头痛。鼻息肉是慢性刺激引起的鼻粘膜水肿、肥大,水肿组织下垂形成息肉。息肉的附着多在鼻腔侧壁,形态光滑有光泽,呈灰白色,如荔枝肉。用探针摸一下,比较软,不容易出血;使用血管收缩剂后,不容易使其收缩。息肉切除后送病理检查进行鉴别。3.鼻腔硬结多发生在30岁左右。病变在鼻腔前部,表现为坚硬的结节,伴有感染,鼻子外部和上唇变得坚硬变形。病理特征为肉芽肿伴浆细胞浸润和异物巨细胞,富含胶原纤维。肿瘤可以通过活组织检查来确定。4.晚期副鼻窦癌常累及鼻腔,鼻塞是其次要症状。x线照片和CT扫描显示病变主要在副鼻窦。6.鼻腔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综合治疗应首选放疗和手术。筛窦鳞状细胞癌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60%。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综合治疗措施应包括颈部。当颈部淋巴结临床阴性时,不建议进行预防性颈部照射。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多为晚期,对放疗敏感,单纯放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放疗失败后,还有机会挽救手术。腺样囊性癌常沿神经鞘侵犯,手术残留或安全切缘不足时应辅助术后放疗。恶性黑色素瘤鼻部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优于躯干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仍是远处转移。放疗、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最佳。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对于手术不能完全切除,或多次复发,或有恶变的患者,治疗原则与鼻鳞状细胞癌相同,应考虑放疗。鼻侧切除术的复发率为30%,小范围切除病例的发生率高达71%。尽管近年来文献报道了许多保守性鼻窦手术,但对于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仍主张行鼻腔外侧壁切除术。对于相对有限的早期病变,内镜切除也是可行的。临床阶段A嗅神经母细胞瘤可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