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KEN开创性研究集群,来自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和合作者观测到了分子云,它们正在坍缩并形成两个巨大的原型,最终将成为一个双星系统。
尽管众所周知,大多数大质量恒星在轨道上都有伴星,但这是如何发生的仍然不清楚——例如,这些恒星是否是从坍缩云中心的一个共同的螺旋气体盘一起诞生的,或者它们在配对后是否偶然遇到拥挤的星团。
理解双星形成的动力学总是很困难,因为这些系统中的原恒星仍然被厚厚的气体和尘埃覆盖,这阻止了大部分光的逃逸。幸运的是,只要它们能以足够高的空间分辨率成像,它们就能被无线电波观察到。
在目前的研究中,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的研究人员,由RIKEN创业研究集群的张逸晨领导,Chalmers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Jonathan C. Tan领导的研究人员,使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望远镜阵列,以高空间分辨率观测智利北部一个名为IRAS07299-1651的恒星形成区域,该区域为1.68千克,约5500光年。
观测结果表明,在这个早期阶段,云包含两个物体,一个巨大的“初级”中心星和另一个“次级”星,它们也是高质量的恒星。研究小组第一次可以利用这些观察来推断系统的动态。观测结果显示,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约为180个天文单位——大约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因此,他们相距甚远。目前,它们相互围绕轨道运行长达600年,总质量至少是太阳的18倍。
根据张的说法,“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对恒星是在恒星形成云的初始坍缩过程中形成双星,还是在后期产生双星感到困惑。我们的观察清楚地表明,分裂成双星发生在早期,但仍处于初始阶段。”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双星被培育在塌缩云提供的一个共同的圆盘中,由于最初主要区域周围的圆盘碎片,有利于双星次级恒星的形成。这使得最初较小的次级原恒星能够从它们的兄弟那里“窃取”下落的物质,最终它们应该会变成非常相似的“双胞胎”。
谭补充说:“这是理解大质量恒星诞生的一个重要结果。这些恒星在整个宇宙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它们生命的最后阶段,产生了构成地球并存在于我们体内的重元素”。
张总结道:“现在最重要的是看看其他的例子,看看这是一种独特的情况,还是所有大恒星诞生时的普遍情况。”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