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寨卡病毒的斗争中,美国研究人员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首次成功破译了病原体及其蛋白外壳的确切结构。说明寨卡病毒仅在登革热病毒等相关病原体的表面蛋白上存在差异。这些网站可以解释为什么病毒可以渗透到未出生婴儿的大脑中。同时,它们为开发针对寨卡病毒的解毒剂或疫苗提供了一个起点。
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继续传播。自2015年10月以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报道,尤其是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在有33个国家有寨卡病例。甚至在欧洲和美国,旅行者也引入了这种病毒。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感染是无害的,它只能引起轻微的流感样症状,甚至根本没有明显的后果。但是这种病毒被怀疑会伤害未出生的婴儿。仅在巴西,就有数千例与寨卡病相关的新生儿脑畸形——尤其是所谓的小头畸形病例,胎儿或婴儿的头部太小,脑容量太小。还有迹象表明,寨卡病毒会导致眼睛损伤和格林-巴利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为“令人担忧的全球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随着寨卡的蔓延及其后果,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寻找对抗病毒的解药和疫苗。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钥匙:破译寨卡病毒的确切结构。原因之一:常见的结构分析方法很难适用于这种病毒。西拉斐特普渡大学的迈克尔罗斯曼解释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X射线结晶学一直是确定病毒结构的标准方法。“但它需要的病毒数量相对较多,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并不总是适合像寨卡病毒这样的脂膜病毒,因为它们很难结晶。”但是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同事们试图通过另一种方法——冷冻电镜观察寨卡病毒的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纯化的病毒样品实际上是冷冻干燥的,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
抗病毒药物的潜在起点
寨卡病毒及其蛋白外壳的精细结构在历史上首次得以见到。分析表明,该病毒在许多性状上与登革热病毒等其他密切相关的黄病毒相似。和她一样,它有一个被脂质膜包围的RNA基因组。这是由蛋白质的二十面体外壳保护的。决定病毒行为和传染性的是蛋白质外壳和嵌入其中的糖分子。在蛋白质外壳的某些区域,研究人员发现了寨卡病毒和其他黄病毒的重要区别。因此,寨卡病毒的糖结合位点有一个蛋白质,其中约有10个氨基酸与密切相关的登革病毒不同,例如。
因此,解剖寨卡结构为解毒剂或未来疫苗的启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罗斯曼说:“如果这些部位与登革热发挥相同的作用,并负责与人体细胞结合,那么这可能是抗病毒药物的良好起点。正如他和他的同事解释的那样,人们可以专门开发一种抑制剂来阻断这些部分,从而防止病毒进入细胞。普渡大学的资深作者里夏德库恩说:“破译寨卡病毒的结构提高了我们对这种病原体的理解——因为它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病毒。”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