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都遵循一套时间表,将睡眠-觉醒周期、新陈代谢、激素分泌、认知功能和饮食习惯等重要的身体功能与环境周期相协调。虽...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都遵循一套时间表,将睡眠-觉醒周期、新陈代谢、激素分泌、认知功能和饮食习惯等重要的身体功能与环境周期相协调。
虽然大多数生物都拥有与 24 小时昼夜循环同步的昼夜节律,但它们也发展出了其他内部时钟以适应其当地环境。海洋动物已经进化出了昼夜节律,使活动与 12.4 小时潮汐周期保持一致,补充了昼夜节律。
千叶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潮汐下游地区的蜗牛的生物节律与潮汐周期同步,这与非潮汐地区的蜗牛不同。这一观察结果提出了一个问题:潮汐节律的形成是由于栖息地的差异,还是由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造成的。
基于先前的研究结果,高桥由真副教授和千叶大学的横沟拓美博士(研究时任职于该大学,目前为京都大学生态研究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发现,生活在潮汐环境中的淡水蜗牛会逐渐调整其生物节律,以与潮汐周期同步。
该研究于2024年3月27日发表在《遗传》杂志上,对生物节律对潮汐环境的适应性和潜在差异提供了深入的见解。
高桥博士说:“这项研究揭示了淡水蜗牛在适应潮汐环境时生物节律的遗传和非遗传变化。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钟在适应节律环境中的作用,这是时间生物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研究人员从日本木曾川沿岸相距 20 公里的潮汐区和非潮汐区收集了淡水蜗牛(Semisulcospira reiniana)。蜗牛被分成两组:一组暴露在正常的 24 小时明暗循环中,而另一组则经历模拟的 12 小时潮汐循环,在涨潮时交替浸没,在退潮时暴露在空气中。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