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先进研究院(SARI)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由晶体硅(c-Si)太阳能电池中的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TMO)薄膜组成的新型“双层”结构,以提高细胞的效率。
研究人员将 NiOx 和 MoOx 薄膜结合成双层结构,比单层薄膜更有效地从 c-Si 中提取“空穴载流子”。结果发表在细胞报告物理科学上。
“空穴载流子”带有正电荷。与极性相反的电子一起,它们是在 c-Si 吸收太阳光后产生的。通过将正空穴和负电子从 c-Si 提取到外部电路,太阳光被转换为可用电——这就是 c-Si 太阳能电池的作用。从 c-Si 中“提取”载流子至关重要,它们可以通过载流子选择性接触 (CSC) 实现,例如 TMO 薄膜。
CSC 在提高 c-Si 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 (PCE)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的单层薄 TMO 薄膜如 MoO x或 NiO x不能有效地提取所需的载流子 - 主要是空穴,从而导致 c-Si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平庸。
然而,在 NiO x /MoO x双层结构中,MoOx 可以在界面处引起能带弯曲,这有利于空穴载流子的提取。此外,NiO x有助于阻挡不需要的电子载流子。这通过能带对准模拟和少数载流子寿命测量得到证实。
利用这些特性,研究人员报告说,在采用 NiO x /MoO x双层的c-Si 太阳能电池中,PCE 达到了 21.31% 。
此外,在硅表面形成额外的超薄SiO x层可以进一步抑制复合等损耗路径。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