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脑瘫儿康复训练内容,脑瘫儿童正常康复训练顺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促进正常运动发育的基本动作训练。
1.头部控制训练
2.躯干旋转训练
3.腹部支撑训练
4.翻身训练
5.肘部支撑训练
6.手部支撑训练
7.膝盖和手的训练
8.坐姿训练
9.跪姿和单腿跪姿训练
10、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1.行走训练
1.头部控制训练
头部控制是孩子保持坐姿和运动的基础。
正常宝宝的神经反射在一至两个月发育时,俯卧位的迷路调节反应和视觉调节反应为阳性。此时孩子可以俯卧抬头,保持45。
如果儿童上述两种反应均为阴性,应给予俯卧位视觉调节反应易化训练:
方法:治疗师或母亲躺在床上,患儿取俯卧位。治疗师双手控制孩子的胸部,诱导他做抬头动作。
也可以让孩子俯卧在床上,用玩具、奶瓶等物品诱导抬头动作。
对于有严重障碍的儿童,可以在胸部下方放置楔形垫,并在脊柱两侧应用刺激技术。
当孩子发育到3、4个月的时候,头部可以很好的控制;否则,他们应该接受头部控制训练。
治疗师帮助孩子使用颈部和躯干的屈肌来完成从仰卧位的坐起。治疗师是跪着的,用膝盖夹住孩子屈曲的下肢,双手托住上肢,诱导孩子坐起来,头前倾,下巴紧贴胸骨。
对于有倒角弓的孩子,可以用治疗师的手指刺激胸大肌和腹直肌诱发屈肌模式,也可以被动控制孩子低头站在肩胛骨外侧,使屈肌容易收缩。
此训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手足蠕动型脑瘫,伸肌模式转换为屈肌模式有困难的儿童。
不适用于痉挛性四肢瘫痪的儿童,尤其是屈肌占优势的儿童。
2.躯干旋转训练
躯干旋转可以提高腹外斜肌的控制能力,可以作为翻身、坐位练习的前期训练。
以向右转为例:患儿取仰卧位,右下肢交叉于左下肢上方或双下肢弯曲成膝站立位。治疗师用膝关节固定,防止骨盆向右旋转。
用右手轻轻向内按压孩子的右上肢。左手托住孩子的左上肢,在帮助孩子完成躯干向右屈、旋转的同时,帮助孩子头部向右旋转。
这种训练是从头部主动或被动前屈开始的躯干旋转的辅助主动动作,可以有效地促进躯干旋转的调节反应。
训练中要注意躯干在旋转的同时向前弯曲的动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允许做仰卧起坐训练的孩子。要防止错误转化为躯干侧屈的被动运动。
3.腹部支撑训练
这个训练是为了得到头部的稳定性和腰背部肌肉的控制能力,也是坐位前期的基础训练之一。
很难随意将全身屈肌模式改为伸肌模式;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肩胛骨低内收功能;
无法摆脱应激迷路反射的孩子有着特殊的意义。
训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取患儿俯卧位,治疗师用手控制骨盆,使髋关节和双上肢向后伸展。治疗师用手托住孩子的上臂或肩膀,使肩胛骨回缩,躯干向后伸展,同时将孩子抬高,尽量向后伸展。
治疗师可用指尖刺激双侧肩胛骨中部和骶棘肌,诱发腹部支撑运动。
第二阶段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点是头躯干的分离控制。
即在保持躯干上翘的同时,进行中立位、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多种姿势的头部训练。
4.翻身训练
训练孩子翻身要从restr开始
躯干旋转训练:能有效促进躯干旋转调整的反应。
翻身训练
以仰卧位向右翻身为例来说明:首先头部用力向右旋转,左侧上肢抬缩超过身体中线,躯干上部向右旋转,全身微屈完成侧卧位。继续向右旋转头部,全身轻微拉伸,身体旋转时转为俯卧姿势。右上肢要在动作的最后阶段拔出。如果右上肢运动有困难,这个阶段只需要辅助。
翻身训练
翻身训练
继续从俯卧位向右旋转头部,右上肢或下肢支撑地面成为左侧在底部的侧卧位。在此基础上,轻轻解除屈曲模式,即可变为仰卧。通过以上训练,可以完成一个翻身动作。
一般来说,孩子完成从俯卧位到仰卧位的动作并不难,但由于伸肌的高度紧张,往往很难切换到屈肌模式。
翻身训练
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孩子翻身时,身体向后倾斜,下肢向后踢。这种不正常的模式对躯干控制和坐姿练习极为不利,应该加以抑制。
翻身训练对躯干和头部的控制要求很高,对以后的坐姿维持、行走以及各种日常生活动作训练都有重要意义。
5.肘部支撑训练
这是颈肩控制的基础训练,也是膝手位上下肢随意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儿肘关节90屈曲,前臂支撑俯卧。肘部与肩部在一条垂直线上,上臂与地面垂直。保持上述姿势的同时抬头向前看,然后练习保持头部各种姿势和颈部屈、伸、侧屈、旋转等动作。
对于完成有困难的孩子,可以帮助上臂,抬头或者用指尖刺激斜方肌。
刚开始练习时,也可以在胸前垫上楔形垫、枕头等物品。
6.手部支撑训练
当肘部支撑熟练掌握后,将肘关节拉伸成手部支撑练习。
这个练习的目的和作用和护肘大致相同。是在加强颈、肩、上肢肌肉控制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肘关节、腕关节、手的控制能力,抑制对称性紧张性颈部反射。
训练时,孩子呈俯卧位,手指伸直外展平躺在地上,双手距离与肩同宽,肘关节伸直,肩、肘、手在一条垂直线上,腹部以上躯干必须抬离地面。在开始训练时,一般需要治疗师协助控制其肘关节或使用肘关节矫形器。
在保持上述姿势的基础上,患儿应全方位锻炼头部,抑制对称性紧张性颈部反射。
7.膝手仰卧训练
这项训练是在掌握了手部支撑动作之后的训练项目,其目的和作用与手部支撑训练相同。
孩子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90,他的体重由手和膝关节支撑,分别在肩和髋关节的正下方,上肢和大腿始终与地面垂直。
有的孩子往往上肢下肢控制能力较低或出现正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抬头时上肢伸肌张力增加,下肢屈肌张力增加,导致髋关节与膝关节成锐角,出现臀部坐回的问题,造成膝手卧姿的破坏。
跪姿的稳定是孩子爬行的基础,要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反复练习。
当孩子能很好地维持膝手卧位时,治疗师帮助完成头部各个方向的旋转,抑制对称紧张颈反射和非对称紧张颈反射,促进平衡反应。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以上姿势,就不能进入爬行训练。
8.坐姿训练
正常儿童
跪是孩子站立和行走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单腿跪更为重要。
以左膝的负重训练为例:当跪姿能力不足时,右髋关节会发生内收,膝关节会向左倾斜超过中线。同时左髋关节内旋屈曲,不能保持跪姿。
此时,治疗师将一只手放在孩子的右转子上,向左推压,另一只手将右膝固定在外侧(臀部外侧的小隔间),让孩子感受单腿跪下的运动感觉。
下肢痉挛、痉挛的孩子很难掌握以上动作,必须反复训练。
无痉挛手足蠕动型脑瘫患儿容易掌握,但不需要特殊训练。
10、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站立是行走的基础。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脑瘫,站立都是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也是花费时间最多的。
因为家长和孩子都在期待站立和行走能力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发育程序和必要的基本功训练。不恰当的训练,如盲目抓东西和借助辅助器具站立或勉强行走,对有独立行走潜力的孩子伤害极大。
站立是在良好的坐姿平衡和单腿跪姿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患儿位于站立架内,两腿分开,可抑制髋关节的内收内旋、跖屈和踝关节的内翻。将双手放在脚架的桌面上,抑制屈肘。治疗师通过控制头部、躯干、肩膀和骨盆来调整孩子的姿势。
当孩子能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将上肢离开桌子或设计一些游戏来减轻上肢对桌子的依赖,然后逐渐减小下肢的外展角度来提高站立的难度。
对于屈肌痉挛模式的孩子,为了防止他们过分依赖站立架,可以让他们背靠在墙上,治疗师用脚固定孩子的足面,让他的整个脚接触地面。
根据存在的问题,孩子可以用小腿固定膝关节,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得到伸展(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也可以用双手固定肩膀,使躯干得到伸展,肩胛骨得到收缩来调整站立姿势。
在能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脱离器械的辅助。治疗师会根据孩子的平衡能力,从大到小依次分别辅助骨盆、大腿上侧、膝关节、小腿上侧,直到他能够独立站立。在此基础上进行站立平衡训练,
1.行走训练
独立行走必须具备正常的站立平衡反应、双下肢交替协调运动、单下肢重量支撑等基本条件。
在对脑瘫儿童进行行走训练之前,必须进行仔细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需要判断孩子可能的行走水平,如独立行走、拄拐行走或终身坐轮椅。
在做出判断之前,要充分考虑孩子发展的特点,尽量独立行走。训练方案要严格设计,尽可能接近正常步态。
除少数重度脑瘫患儿外,通过综合康复,大部分患儿可以独立行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