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纳米生物设备实现癌症生物标志物的超快速检测 新材料可再生骨骼:手术有可能治疗颅骨受伤的患者 研究人员确定了缩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肿瘤的疗法 关于抑制性神经元如何促进皮层功能网络的新见解 直接告知乳腺癌高危女性更有可能接受 MRI 检查 显示可以修复受损轴突的分子 基因组的三维图谱 骨源性激素抑制小鼠食欲 研究人员确定了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生物标志物 2024四川省第四届乳腺健康科普大赛启动会圆满举办 某些雌性鲸鱼可以多活 40 岁—科学家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生物信息学的突破:人工智能预测细胞类型转变 科学家发现常见细菌的吸血行为 免疫细胞对早年疼痛具有持久的记忆 虽然大多数黑色素瘤幸存者限制阳光照射 但有些人报告被晒黑和晒伤 在活细胞内成功合成量子点 脑电波贝塔爆发及其在认知控制中的作用 哈佛大学开发的新人工智能系统解锁了生物学的源代码 量子计算遇上基因组学:超快速 DNA 分析的黎明 科学家创造出具有 9300 万年历史的突破性鸟类家谱 强大的基于 RNA 的技术可以帮助塑造治疗性抗体的未来 研究揭示了克罗恩病儿童的并发症预测因素 发现揭示大脑异常和镜像运动之间的联系 多中心研究发现治疗妊娠期间轻度甲状腺功能障碍没有益处 筛查可以降低晚期卵巢癌诊断的风险 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的新疗法可燃烧肝脏中的脂肪 胎盘在保护胎儿免受感染方面的作用 胸腺瘤引发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晚上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一些人肥胖的可能性 研究确定癌细胞如何对 FGFR 抑制剂产生耐药性 全自动一键式现场 CT-FFR: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工具 研究发现罕见遗传病 22q 患者精神症状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支持新加坡对 BRCA1 和 BRCA2 基因携带者进行基因定向管理 用智能手机发现有趣的食物反射 研究人员发现妊娠细胞因子水平会影响胎儿大脑发育和后代行为 血液检查发现膝骨关节炎的时间比 X 光检查中出现的时间早八年 新研究破译与癫痫和自闭症相关的基因 加拿大 20 多岁 30 多岁和 40 多岁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上升 专家开发针对结核病的免疫增强疗法 抗生素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个性化鸡尾酒有望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人工智能帮助科学家设计植物来应对气候变化 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得到解释:它们部分由相同的基因模块发展而来 用于培训焊工的机器学习和扩展现实 水下机器人开创了新的节能浮力控制 全球科学团队利用 18 亿个遗传密码揭示了植物庞大的 DNA 生命树 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发现古代巨龟化石 受面具启发的钙钛矿智能窗户增强了耐候性和能源效率 研究人员提高电容器的存储 效率和耐用性 合成液滴引起原始汤的搅动:趋化性研究回答了有关生物运动的问题 科学家发现防止不混溶液体聚结的方法
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观察 >

创新纳米生物设备实现癌症生物标志物的超快速检测

导读 与 DNA 一样,核糖核酸 (RNA) 是一种生命必需的聚合生物分子,在基因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称为 microRNA 的短链 RNA 比长链 RNA...

与 DNA 一样,核糖核酸 (RNA) 是一种生命必需的聚合生物分子,在基因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称为 microRNA 的短链 RNA 比长链 RNA 更稳定,存在于常见的体液中。体液中 microRNA 的水平与癌症的存在和进展密切相关。这意味着 microRNA 可以作为诊断癌症的一种易于获取的生物标志物,癌症每年导致全球 14% 以上的死亡。

为了使用 microRNA 作为癌症生物标志物,需要通过快速、有效的过程对其进行分离。由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合作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纳米生物设备,可以在不到 100 毫秒的时间内从细胞获得的 DNA/RNA 混合物中分离出 microRNA。

该纳米生物器件由石英基底组成,石英基底在高度为 100 nm 的浅“纳米缝”中包含 25×100 μm 的“纳米柱”阵列(直径为 250 nm、高度为 100 nm 的小柱),并在微通道中制造电子束光刻。

首先使用含有已知浓度成分的混合物研究了纳米生物装置从 DNA 中分离 microRNA 的能力。该团队优化了分离条件,在短短 20 毫秒内实现了 microRNA 与 DNA 几乎完全分离。这是迄今为止最快的 microRNA 完全分离。

然后,研究人员使用纳米生物装置分离了从细胞中分离出的 microRNA、RNA 和 DNA 的混合物。 100 ms 内实现了高分辨率分离。由于这些材料通过微通道纳米柱区域的​​迁移率不同,纳米生物装置将 microRNA 与 RNA 和 DNA 分离。

“我们相信,纳米生物装置通过纳米柱阵列中受限聚合物的两种不同物理行为(非平衡传输和熵捕获)的结合,将 microRNA 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通讯作者 Noritada Kaji 说。 “所施加的电场与纳米生物器件独特的纳米结构相结合,产生强大的电力,从而引起快速浓缩和分离。”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