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9健康网
生活中,有些人说话声音微弱,面色苍白,甚至总是身体乏力,容易出现头晕的情况,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类人大多是属于气虚体质,身体出现的这些症状也是因为气虚导致。气虚这个词也是属于中医名词,但多数人对此却没有深刻的认识,所谓的气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从中医角度看气虚
气虚,是中医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指的是由于元气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中医认为,“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包括肾气、肺气、脾气、心气等,也因此,气虚分为肾气虚、肺气虚、脾气虚以及心气虚等类型。
气虚的患者多数是由于先天不足引起,也存在后天过度劳累、大病长时间没恢复或者是肾脏脾肺等器官功能异常导致。中医认为,气虚涉及到五脏,这是因为气分别藏于五脏之中,《素问·五藏别论》中就提到:“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因此也可以看出,气虚必然与该部位的功能异常存在紧密关系。
事实上,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看,就是元气升降和出入的一个运动,元气充足者精力旺盛、精神充沛,气虚者则机体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因而引起多种症状出现。
气虚的表现:
按照中医对气虚的分类,气虚患者身体出现的表现也不同,但具体而言会有5个表现:
首先,如果是脾气虚,患者会出现乏力气短的症状,这是由于脾脏位属中焦,主管气血运行,如果脾气虚弱,水谷运化受到影响,因而出现气血缺乏,再加上气虚后脏腑的功能会下降,因而也会出现身体无力、气短的症状。
其次,心气虚或是肺气虚的患者,会出现自汗的表现,也就是即使没运动,也会流汗。由于皮肤与肺部健康关系密切,且当心气亏损时,血脉受之影响,津液的固摄作用下降,从而患者容易出现自汗症状。
再者,气虚也会导致肾脏功能出现下降的趋势,肾脏在腰府的位置,属于藏精气的部位之一,气虚引起的肾功能下降,会导致腰酸乏力、小便增多以及呼吸浅促等问题。
接着,气虚还会引起心悸,尤其是心气虚患者最为常见,心气亏虚,血脉得不到鼓动,因而不能养神,患者则心悸气短、身体疲乏。
最后,肺气虚患者常常出现胸闷咳嗽的症状,这是由于肺气虚时,水液代谢调节和抵御外邪的能力都会下降,因此常出现咳嗽胸闷的情况。
对于气虚患者,补气是关键。中医上补气方式有两种,一是食疗,二是艾灸穴位,那么这两种方式都是如何进行的呢?
1.食疗上:气虚补气,用黄芪还是人参?
食疗补气常常选用黄芪和人参,这两者都具备补气功效,不过两者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人参除了具有补气功效之外,也具有止渴生津和安定身心的作用,并且补气效果会比黄芪好,不过,黄芪除了补气,还具有利尿消肿和升阳固表的功效,这也是人参没有的。
人参适合生大病或者是久病气虚的患者食用,因为气虚出现气喘、精神不振、自汗、心烦失眠、心悸、失眠健忘的患者都可食用人参进行补气。
不过,如果是身体非常虚弱的人、月经期间的女性、感冒患者以及血压高的患者则不适合食用人参,以免出现虚不受补的问题。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改善气虚引起自汗、疮口溃破以及虚性水肿等症状。但如果是阴虚患者、湿热患者以及怀孕女性则不适合食用黄芪,以免出现助热动血的情况。
2.艾灸穴位补气
通过对关元穴、神阙穴以及气海穴三个穴位进行艾灸,也可以起到活血补气的作用。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的位置,神阙穴即肚脐,而气海穴则位于这两个穴位中间,在对这三个穴位艾灸的时候,可以先覆盖一层姜片,再用艾条进行烘烤,可以有效提升阳气,改善气虚。
标签: 气虚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