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疼痛既是所有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同时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疾病。目前,疼痛已成为紧随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目前公众对于疼痛的疾病知晓率只有14.3%,慢性疼痛患者的就诊率不足60%,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不足20%。
数据显示,在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增长,其中又有超过65%的患者为中重度疼痛。在近日线上举办的首届“普道·无痛”疼痛峰会上,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樊碧发教授表示:“疼痛是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慢性疼痛患病人数多,可导致患者情绪、睡眠障碍。慢性疼痛往往治疗时间长、花费大,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由于中国患者疼痛控制不足、患者和医生观念有待提高等因素,使得我国在疼痛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而疼痛需要多学科、多维度进行管理,同时需要倡导科学规范化的镇痛观念。”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作为机体面临损害或疾病的信号,疼痛提醒患者应加以重视,及早就医,积极治疗以防机体遭受更大和更长久的损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裴福兴教授表示:“急性疼痛往往是疾病的一个症状,通常提示人们及时就医看病,它会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消失。手术后出现的急性疼痛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应当积极进行预防性和多模式镇痛缓解疼痛、促进康复。因此,术后应采取积极的疼痛管理和多模式镇痛预防慢性疼痛的发生,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
专家的共识是,需加强对疼痛的规范诊断和治疗的推广。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尽量选择起效快、安全性佳、药物相互作用少的药物。
标签: 疼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