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致人类疾病的大多数病毒来自其他动物的观察,导致一些研究人员尝试进行“动物危害性风险预测”,以猜测下一种病毒袭击我们。然而,在4月20日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Michelle Wille博士与合著者Jemma Geoghegan和Edward Holmes合着的开放获取期刊PLOS Biology的随笔出版中,提出了这些人畜共患病风险预测的价值有限并且不会告诉我们哪种病毒会导致下一次大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应该针对人畜界面进行密集的病毒监测。
数百年来,所谓的人畜共患病毒已引起人类流行和大流行。这正是当今大流行所发生的:负责这种疾病的新型SARS-CoV-2是从一种动物物种中产生的,尽管确切地不确定哪种物种。
因此,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预测哪种动物或哪种病毒最有可能引起下一次大流行?这导致研究人员尝试进行“人畜共患病风险预测”,其中他们试图确定哪些病毒家族和宿主群最有可能携带潜在的人畜共患病和/或大流行性病毒。
Wille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发现了人畜共患病风险预测尝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它们基于微小的数据集。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努力,但即使从可能会出现下一种大流行病毒的哺乳动物物种中,我们也可能已经鉴定出不到0.001%的所有病毒。
其次,这些数据还高度偏向那些最能感染人类或农畜或已知为人畜共患病的病毒。现实情况是,尚未对大多数动物的病毒进行过调查,而且病毒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任何此类调查很快就会过时,因此价值有限。
作者反而认为,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涉及在动物和人类相互作用的地方对动物和人类进行大量采样,即动物与人的界面。这将使新型病毒一出现在人体内,就不会在大流行之前就被发现。这种增强的监视功能可以帮助我们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标签: 大流行病毒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