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课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LM)是一种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增殖性传染病,常见于儿童。主要是EB病毒引起的。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肝脾肿大、血液中淋巴细胞大量异常、血清中嗜异性凝集素和EB病毒特异性抗体,6岁以下儿童常表现为轻度症状甚至隐性感染。
2、 病因该病由EB病毒引起,1964年由E和B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培养中首次发现,故命名为EB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组,是一种普遍感染人类的病毒,具有潜伏和转化的特点。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DNA,成熟的感染性颗粒直径约为150200nm。培养大约需要4~6周。该病毒于1968年作为引起LM的病原体首次被发现。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是这种疾病的病原体,因为它只能在淋巴细胞系统的细胞中生长和增殖,并且它可以在培养过程中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患者血清中EB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较高,可长期存在;没有这种特异性抗体的人易患此病,抗体阳性的人不发病。
3、 在临床症状相似的LM病例中,90%以上是由EB病毒引起的,另外5-10%被归为一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例由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腺病毒、肝炎病毒、HIV病毒和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
4、 流行病学该病分布广泛,散发,或小范围流行,通过与患者口腔唾液的密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不重要,输血和粪便也是传染源之一。多见于大龄儿童和青少年,6岁以下可无症状感染。早期儿童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更为常见;相反,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多见于青春期。成人血清抗体大部分已呈阳性,EB病毒不仅可在儿童唾液中发现,在20%的恢复期儿童和50%因抗体阳性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唾液中也可发现,因此认为病毒可在口腔中繁殖。该病可从潜伏期至病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传播病原体;即使在仅由血清学确诊的恢复期患者中,仍有15%可间歇性排出病毒。
5、 有人提出,另一种可能的感染途径是垂直传播,因为据报道,一名死于这种疾病的两周新生儿在其淋巴结中发现了EB病毒。
6、 因为大部分感染都是直接接触造成的,所以在学校不需要太担心飞沫感染,但是在家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这种疾病没有实用的预防方法。
7、 病变病毒进入口腔后,在咽淋巴组织中繁殖复制,然后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组织和有淋巴细胞的组织及内脏器官。咽上皮细胞、B细胞、T细胞、NK细胞都有EB病毒受体)。但在IM过程中,主要是B细胞被感染(T细胞很难成为EB病毒长期潜伏的地方),然后T细胞发生强烈反应,形成周围血液中可见的异常淋巴细胞,即活化的抑制性T细胞。这种病的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是淋巴组织良性增生,不化脓。肝、脾、心肌、肾、肾上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显示异常淋巴细胞浸润。爱泼斯坦-巴尔病毒不诱导细胞溶解,但能使细胞变形,引起形态和功能变化。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