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利尿的药物有哪些类型,利尿的药物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临床上常用的利尿药物有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氨苯蝶啶片、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肾脏的水电解质排泄,从而产生利尿效果,在生活中需要遵照医嘱使用,不建议自行用药。
1、氢氯噻嗪片:氢氯噻嗪片可以使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对氯化钙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氢氯噻嗪片还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2、螺内酯片:螺内酯片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K+和Na+-H+交换,结果Na+、Cl-和水排泄增多,由于螺内酯仅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故利尿作用较弱。
3、氨苯蝶啶片:氨苯蝶啶片直接抑制肾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从而使Na+、C1-、水排泄增多,而K+排泄减少。
4、呋塞米片:使用呋塞米片能增加水、钠、氯、钾、钙、镁、磷等的排泄,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且药物剂量范围较大,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厚壁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结果管腔液Na+、C1-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
5、托拉塞米片:托拉塞米片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Na+/K+/2Cl-转运体系,托拉塞米片的利尿作用与药物在尿中的排泄速率的关联程度高于在血液中的浓度,可增加钠、氯和水在尿中的排泄量,但不显著改变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和酸碱平衡。
除上述药物外,其他可能的药物有甘露醇注射液、氯化钾环戊噻嗪缓释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等,药物比较多,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相对应的患有疾病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利尿的药物有哪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