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河月明》的播出,明初的这段历史,也从开始的温情脉脉,转到了血腥的屠杀,朱元璋临死之前,整个跟他起兵的淮西功臣集团被他屠杀殆尽。
中国历史发展到明初,实际上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积累的历史和政治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实际上,明初如此惨烈的杀戮,本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主要问题其实就处在朱元璋身上。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性格影响是决定性的,朱元璋从小就生活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之下,对于周边充满的警惕和恐惧,这种感受即便是他做了皇帝之后,丝毫也不曾减弱。
我们常说,自从汉武帝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就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句话笼统的来讲是没错,但这里面有个一不断反复和加强的过程。
到了明朝,实际上是儒家彻底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宋朝其实儒家还主要是集中在文人士大夫之间,而从明朝开始,真的底层百姓,才开始真的完全按照儒家的规范来生活,是彻彻底底的儒家化。
这里面最大的推手就是朱元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孝这个理念,在历朝历代都是备受推崇的,而且还因此产生了官员的丁忧制度。
所谓丁忧指的是,你的父亲死了,不管你在朝中做多大的官,干的什么职务,你都必须回家为父亲守丧在,这就是丁忧制度。
但朱元璋觉得,这还不够孝顺,凭什么母亲死了不用丁忧呀,于是朱元璋就规定,大明朝的官员,父亲母亲死了都要回去丁忧,这才更能体现孝的精神。
在朱元璋的大力推行执行,儒家的伦理,渗透到大明朝每一寸土地和血液,但可惜的是,儒家的伦理,却无法融入朱元璋的身体。
朱元璋大力推行儒学,只是因为儒学比较利于统治,他甚至还说孟子不行呀,说君主的坏话,还弄出来一个节简版的《孟子》出来,幸好当时的读书人明里暗里都在抗拒,我们今天才得以读到全本的《孟子》。
而在处理功勋这件事上,朱元璋的做法,更是展现了他的本性,丝毫没有一点点儒家的影子,如果按照儒家的那一套来,明初也不至于搞的这学血腥。
电视里有个镜头,是朱元璋和刘基在探讨如何处置贪腐官员的问题,刘基提出了八议原则,但朱元璋不予理会。
什么叫八议,简单来说他是一种刑罚减免制度,针对八种人,在处罚方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这种思想是传统的儒家等级制度的产物,简单来说,一个国家的勋贵,他如果犯了罪,是可以用自己的爵位或者官位,来为自己抵罪的,这种制度由来已经,我们现在看起来可能不合理,但是在古代,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是非常有效的缓和剂。
但朱元璋从来不吃这一套,乞丐出身的他,心里有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也就是通俗的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原则,你只要是犯了罪,不管你是公侯还是皇亲,朱元璋是照杀不误。
这种极端的平均主义,导致了朱元璋在政治处理上,完全没了弹性,在对待勋贵集团上,没有别的选择,只剩下两条路,暂时让你荣华富贵位极人臣,要么直接灭门抄家。
在朱元璋这里,完全没有第二条路,但实际上,如果按照儒家的观念来,其实原本可以不用这么血腥,公爵犯法,可以让他变成平民呀等等措施,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呢?
事实上,朱元璋的几任宰相,都是实用主义的法家策略,不是纯粹的儒家,当然这几个法家倾向的宰相,最后也都没有好下场。
所谓制度设计,都是在经验教训上总结而来的,朱元璋完全放弃了八议原则,不但造成了明朝初年,无辜的大规模屠戮功臣,更造成了他死后,老朱家叔侄相杀,弄得朱元璋的后代,成了中国历史上黛玉最差的王爷,几乎等同于囚犯。
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很牛,就看不上历史上的经验,事实上,一个人强如朱元璋,他依然有许多搞不定的事情,死后更是发生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转自:7丽女性网 非本站原创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