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肇军,刘肇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汉和帝,为东汉第四代皇帝,名刘肇(公元79-105年)。
2、章帝第四子。
3、章帝死后继位。
4、在位17年。
5、病死,终年27岁。
6、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7、 建初四年(79年),梁贵人生刘肇。
8、皇后窦氏将刘肇养为己子。
9、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
10、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
11、刘肇即位时,是为汉和帝。
12、当时他只有十岁,由养母窦太后执政,从此汉朝由稳转乱,进入外戚、宦官相继掌权的时期,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日益衰败,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哥哥窦宪掌权,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氏的专横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
13、永元四年壬辰年六月二十三日(92年8月14日),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但是也由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1]。
14、元兴元年乙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05年2月13日),汉和帝郁郁而终。
15、汉和帝在位时期,科技、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班固、班昭写了《汉书》。
16、甘英出使大秦。
17、另外,和帝初年窦宪灭亡了北匈奴,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18、刘肇年表 公元79年,汉章帝第四子刘肇出生。
19、 公元82年,刘肇被立为太子。
20、 公元88年,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
21、 公元89年,应南匈奴单于请求,东汉政府派窦宪率军与南匈奴一起,合击北匈奴,打败北匈奴。
22、 公元91年,将军耿夔又大败北匈奴,将匈奴势力彻底赶出漠北地区。
23、 公元92年,汉和帝依靠宦官,一举铲除外戚窦氏势力。
24、宦官专权就此开始。
25、 公元106年,汉和帝刘肇去世。
26、 窦太后临朝 汉和帝刘肇于章和二年(88年)壬辰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改明年为“永元元年”。
27、和帝年幼,窦太后临政。
28、她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
29、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30、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
31、对于伐北匈奴,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等都极力上谏,甚至指责太后“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也没有挡住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
32、重创北匈奴后,是否继续设立北单于,朝臣坚决反对,但由于窦宪奏请设立,太后不顾大多数人反对,而“竟从宪策”。
33、 窦太后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
34、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而“有司莫敢举奏”。
35、 窦氏为维护专权,安插了大量党羽,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与亲信。
36、当初,和帝在长安召见窦宪,朝臣甚至议论称之“万岁”,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算止住了这场闹剧。
37、这一方面说明窦氏权势的贵盛,另一方面也说明时臣趋炎附势的风气。
38、因而,和帝执掌政权后,立即清理窦氏残党余孽,太尉宋由因为窦氏党而被罢免,后自杀。
39、其他亲朋故旧,凡是依仗窦家的关系而做官的,统统被罢免回家。
40、 窦宪还养了许多刺客,实行暗杀政策,谋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
41、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窦宪的父亲窦勋,韩纡(xū)审理此案,考实窦勋坐狱被诛。
42、窦太后当政时,韩纡已死,窦宪即派刺客刺杀了韩纡的儿子,并带回他的首级拿到窦勋坟上祭奠。
43、周荣为尚书袁安府吏,袁安上书言窦宪骄纵、窦景腐败、不宜立北匈奴单于等奏议,均出自周荣之笔。
44、窦宪门客徐齮(yì)非常嫉恨他,于是当面威胁他。
45、连尚书府中尚且遭到这样的恐吓,可见一般的官吏该承受着怎样的政治压力。
46、 群臣之谏 窦太后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
47、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希望把黑暗的政治挽回到清明之中。
48、 当朝群臣的谏诤从“太后临朝”的时候起,就已经开始了。
49、仅据《资治通鉴》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
50、 太后刚刚临朝,就以私情授重权于窦氏兄弟。
51、伐北匈奴,并设北匈奴单于。
52、窦氏兄弟骄横肆虐,侵暴百姓,甚至擅自征调边防部队。
53、 群臣们为窦氏的贪婪与霸权而愤怒不已,为朝廷的纷乱黑暗而痛心疾首,为皇帝的幼弱无奈而呼号流涕。
54、他们呼唤着皇帝的坚强。
55、正如司徒丁鸿上疏所言:“夫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
56、宜因大变,改政匡失,以塞天意。
57、” 永元四年(92年)丙辰,13个郡国地裂,大旱、蝗灾发生。
58、上天似乎也在昭示着一场大变革的发生。
59、 夺权过程 汉和帝刘肇逐渐长大,也越来越懂事。
60、这对日益膨胀的窦家权势不能不形成威胁。
61、于是窦宪便与女婿郭举及其父郭璜、部下邓叠及其弟邓磊等,共同谋划企图杀害刘肇,篡汉而代之。
62、 这时14岁的和帝暗中得到消息,知道了窦宪的阴谋,他感到必须尽快制定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63、可是,满朝廷都是窦家的人。
64、虽然也有如司徒丁鸿、司空任隗、尚书韩棱等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已经限制了皇帝不能与内外大臣直接单独接触,只有宦官在身边伺候并内外传递信息。
65、和帝经过观察,觉得只有中常侍钩盾令(负责宫内河池苑囿的宦官)郑众可与商量,一则郑众服侍多年,对皇室一直忠心耿耿,比较可靠;二则此人谨慎机敏,很有心计,可以出谋划策。
66、于是,和帝趁别人不在,与郑众说了自己的想法。
67、郑众早已看不惯外戚势力的横行霸道,也劝和帝早下手为强。
68、 此时,窦宪正镇守凉州,如果京城有变,他必然领兵叛乱。
69、为减少损失,保证成功,和帝下诏令窦宪来京辅政,先行调回窦宪。
70、同时,要参照前朝《外戚传》,试图从文帝诛薄昭、武帝诛窦婴、昭帝诛上官桀、宣帝诛霍禹等事中学习经验。
71、于是密令清河王刘庆从千乘王刘伉处借取《外戚传》,令郑众从中整理勾稽。
72、一切准备停当,窦宪、邓叠等也回到京师。
73、 抓捕窦宪的前一天晚上,和帝亲自御临北宫,命令司徒兼卫尉官丁鸿,严兵守卫,紧闭城门;命令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捉拿郭璜、郭举父子和邓叠、邓磊兄弟,清除了外围。
74、第二天,派谒者仆射直入窦家,宣读诏书,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并限令与其弟窦固、窦景等各回封地。
75、郭璜等人下狱处死,和帝感念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回到封地后皆迫令自杀。
76、四兄弟中只有窦环没有参与策划谋反,被免了死罪。
77、汉和帝成功夺回政权,再现了汉宣帝刘询诛霍禹的故事。
78、 汉和帝政绩亲理政事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集团的势力之后,汉和帝开始亲理政事。
79、他每天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从他亲政的所作所为,尚不失为一个有为的君主。
80、 安定边疆 西北有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西域降附者五十余国;东北有乌桓校尉任尚大破南单于,将辽东收归,改为渤海郡。
81、和帝一朝,曾多次平定过少数民族的叛乱。
82、 宽缓为政 和帝当政时期,曾多次下诏赈灾救难、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
83、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
84、他任用的掌管刑狱的廷尉陈宠,便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仁爱之人,每次断案,都依据经典,而“务从宽恕”。
85、 和帝对有过失之人,也能根据情况,从宽处理。
86、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死。
87、由于宫廷紧守秘密,和帝为梁贵人所生的事实始终没予公开。
88、太后死后,梁家才敢奏明朝廷,为梁贵人讨一个说法。
89、这时和帝也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90、但在如何安置窦太后的问题上,三公上奏:“请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窦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
91、”而和帝却念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认为“恩不忍离,义不忍亏”,不应有所降黜。
92、于是不降尊号,谥为章德皇后。
93、而对梁贵人、宋贵人的问题也都妥善安置。
94、梁贵人被追封皇太后。
95、 注重德教风化 章帝时,居巢侯刘般逝世,按规定应由长子刘恺袭爵,但为满足父亲的遗愿,他坚持让弟弟刘宪袭封,自己则逃往外地。
96、执政官上奏请示收回刘恺封国,章帝嘉其义,特许等待他。
97、而刘恺始终没有回来,十多年后,执政官又提起此事。
98、对此,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曾说‘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有司没有推究刘恺此举的乐善之心,而是以平常之法加以处理,这样做恐怕不能助长礼让的风气,成就宽弘的教化啊!”和帝深以为然,下诏说:“王法崇善,成人之美。
99、”于是不仅同意刘宪袭爵,而且征刘恺为郎。
100、 爱民为本 和帝十分体恤民众疾苦,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101、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责,如永元八年(96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他下诏首先说:“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102、”忧民之心,殷殷可见。
103、岭南(今广东地区)出产生龙眼、荔枝,为了满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经风历险,劳民伤财。
104、唐羌上书,请求停止,和帝批示:“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爱民之意,发自肺腑。
105、 选官用贤 和帝深感吏制建设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因而非常重视官吏的选拔任用。
106、据统计,他当政时期,曾四次专门下诏纳贤。
107、这既反映出东汉吏制的空虚与堕落,也表现出和帝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108、 从夺回政权到亲理朝政,可以看出汉和帝是一个宽和仁爱的君主,这与他的谥号“和”是吻合的。
109、但作为一个君主,明辨是非,当机立断,更是一个重要的素质,在清除窦氏集团的斗争中,和帝做到了这一点;在废立后妃的过程中,这一点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110、 和帝执政之弊——信用宦官 东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宫廷内设置了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职务。
111、他们负责掌管传达皇帝的号令和诏书,阅览尚书进呈的文书。
112、 在和帝夺回政权的过程中,中常侍钩盾令郑众直接参与了策划和实施,在论功行赏时,郑众自然是首功。
113、于是,郑众被升迁为大长秋。
114、“长秋”是汉代皇后的宫名,用以名官,称其官署为“长秋寺”。
115、这是皇后近侍官首领,一般由皇帝亲信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
116、而在进行策勋班赏的过程中,和帝注意到,郑众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这种谦逊仁爱之心,很得和帝的赞赏。
117、因此,和帝以后便经常同他讨论国家大事,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决策便较多地掺杂着宦官的力量。
118、所以史书上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从此,东汉进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掌朝政的时代。
119、 当然,和帝重用宦官,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120、这就是这时期他所信任和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王或年老体弱,或寿短命微,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