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存,一个物种必须找到最有利的栖息地来传递其基因。因此,了解物种如何随气候变化迁移对于保护物种免受环境威胁非常重要。
有鉴于此,由香港大学(HKU)生物科学学院(SBS)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SWIMS)的王贺博士和安原森明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研究了影响东亚冬季风 (EAWM)。
他们确定了末次冰期北极介形类极地物种的两次南迁事件,并首次确定了这两次事件的年龄。研究结果将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亚洲季风动力学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极地物种的影响,从而降低物种灭绝的风险。该研究最近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EAWM 是东亚冬季天气和气候的决定性因素,影响着东亚国家大片地区的作物和牲畜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由于持续的人为气候变化,气候条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物种分布的影响是主要问题;然而,EAWM 变异性对海洋生物群的影响仍然知之甚少,这阻碍了对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极地物种或冷水物种的影响的理解。
黄海对气候变化敏感,其环境受东亚冬季风影响强烈,是研究东亚冬季风演化的重要场所。它也被认为是追踪适应寒冷的海洋物种(极地物种)变化的理想地点,因为它位于北极极地物种分布的南端。
此外,该地区丰富的化石记录为过去的气候影响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研究团队选取了黄海和日本海的8个地点,重建了西北太平洋北极介形类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北极介形类的生物地理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通过使用西北太平洋沉积物岩心中的微化石替代物来更好地了解 EAWM 动力学与海洋生物群之间的关系,研究小组确定了末次冰期北极介形类动物的两次南迁事件,并确定了这两次事件的年龄第一次:120 到 100 年前和 30 到 15 千年前——与末次冰期东亚冬季风 (EAWM) 加强的时期一致的时间间隔。
因此,该团队认为,这些时期较强的东亚冬季风增强了黄海底冷水的形成和/或降低了黄海冬季的温度,从而使冷水物种北极介形类栖息在黄海更多的南部地区。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SBS 前博士后研究员王贺博士说:“为了理解上述主题,挑战之一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好的代理。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许多很好的代理-保存的黄海新岩心介形类标本,包括北极种和亚热带及温带种。介形类具有完全钙化的双壳甲壳,是最常见的化石节肢动物,为详细的古生态学提供了极好的化石记录重建。”
“了解极地物种的行为很重要,因为它们对气候变暖和变冷很敏感。大量证据表明,物种通过改变其纬度分布来应对持续的人类引起的变暖。因此,与变暖相比,极地物种分布越来越窄,向极地靠拢我们在这项研究中展示了更广泛的冰河时代分布。这些更狭窄的栖息地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导致极地物种灭绝的风险更高,”Moriaki Yasuhara 博士说。
这些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亚洲季风动力学及其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星球过去、现在和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这些适应寒冷的物种(极地物种)如何随着气候变化迁移对于保护极地物种免受持续的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威胁非常重要。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