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儿童补钙第一名,儿童补钙新动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补钙对医生来说是“老生常谈”,对家长来说是“耳熟能详”。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了。事实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入,昨天的结论很可能成为过去,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与时俱进。补钙就是这样的话题之一。
现在有多少家长在忙着给宝宝补钙?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个花盆掉到了街上,砸伤了三个行人。其中两个拿着给宝宝吃的钙片,另一个没有钙片,却拿着买的钱。
玩笑自然不可信,但补钙热确实方兴未艾。刘灿女士被描述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信奉“滥用胜于短缺”的理念,给宝贝女儿大量补钙。于是,不到一岁的柳树,从“龙牡壮骨颗粒”到“一片顶五片”,尝遍了新老补钙产品。因此,她的女儿经常腹泻,体重不足,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的迹象。儿科医生提醒她:都是补钙过量造成的,超过了孩子的生理需求。
补钙过量的危害有哪些?除了柳树中的不幸,还可能造成孩子低血压,增加日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尿液中钙浓度过高,容易形成尿路结石。此外,宝宝体内的高钙水平会抑制肠道对锌、铁、铜等元素的吸收,导致多种微量元素缺乏。
显然,了解宝宝各个年龄段的钙需要量,做到心中有数,是刘女士父母的基本功之一。因此,笔者介绍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钙需要量,希望家长能做补钙的“懂事人”。
技巧
1.从出生到6个月每天400毫克。
2、6~12个月,每天600毫克。
3、1~5岁,每天800毫克。
4、6~10岁,每天1200mg。
5、11~14岁,每天1200~1500毫克。
什么时候开始补钙?
郭女士也是个“补钙狂”。她还咨询了很多孕期妈妈,征求给宝宝补钙的“妙招”建议。自从她的宝宝坠地后,她就把钙粉推上了营养清单,期望能喂饱一个强壮的小男子汉。结果和刘女士“殊途同归”:生下了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郭女士遇到的是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补钙的问题。医学专家认为,给婴儿补钙应谨慎,避免过早。比如宝宝出生以来,补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严重时会导致营养不良。此外,过量摄入钙会导致骨骼过度钙化,骨骼过早成熟,身材矮小。
一般来说,如果妈妈有腿抽筋、营养摄入不完全等情况。怀孕期间,或者宝宝没有母乳喂养,营养不良,出生后2个月开始补钙为宜。如果宝宝长得好,就应该暂停,等下面的“蛛丝马迹”出现时再去弥补也不迟。
技巧
1.睡着不容易,睡着更难。
2、入睡后出汗、哭闹易醒。
3.白天经常烦躁不安。
4.牙齿晚了,或者牙齿排列不均匀。
5.学步晚了。
6.阵发性腹痛,但找不到肠道寄生虫,也没有消化不良、肠炎等肠道疾病。
7.偏食或厌食。
8.手指关节明显增大,指关节单薄无力。
9.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抽搐。
10.指甲呈灰色或有白色痕迹。
补钙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如果是药补(比如钙片),补到2岁左右就可以了。宝宝一旦到了这个年龄,户外活动增多,皮肤受到阳光照射后合成的维生素D增多;第二,我们已经能吃各种食物,钙和维生素D的来源扩大了;第三,生长速度比以前慢了,佝偻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不需要使用钙片、钙粉等药用钙剂。然而,食物补充(即安排更多的食物丰富我
一般来说,冬春季儿童最容易缺钙。秘诀在于气温低,户外活动少,导致宝宝皮肤难以接触阳光,导致维生素D这一钙吸收利用的促进剂合成减少。所以冬春季节补钙势在必行,夏季则不必。曲女士就是持这种观点的妈妈之一。没想到,夏天还没过,她的宝宝就出现了方头、后脑勺脱发、出汗等症状。儿科医生告诉她:这些是婴儿佝偻病的典型征兆。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曲女士的观点已经过时,夏季和冬春一样,已经成为小儿佝偻病的高发季节。有三个症结:
一、夏天虽然阳光充足,但气温过高,甚至酷热,限制了宝宝到户外活动的机会,接受阳光的机会比冬天低很多,导致阳光激素——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导致钙的吸收率降低,造成体内缺钙。
二、夏季炎热,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宝宝食欲普遍下降,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减少。
第三,夏季气候炎热,加上宝宝新陈代谢高,出汗多,导致钙随汗液大量流失。
以上三个因素共同导致维生素D和钙“进去的少,出去的多”,体内储备下降,出现“流失”,于是佝偻病不期而至也就顺理成章了。自然,及时补钙就成了夏季儿童保健的重要措施。吃正规钙片还是缺钙?
一位林姓妈妈向笔者咨询:“医生,我经常给宝宝吃钙片,但还是缺钙。怎么了?”
钙经常补充,但还是缺乏。问题很可能是因为补钙方法不当。据了解,有的家长将钙片捣碎混在牛奶中食用,或者在喂奶前后给宝宝服用,导致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结合形成奶块,导致钙无法被人体吸收;还有的只给宝宝吃钙片,不同时吃维生素D或晒太阳,影响钙的吸收利用;另外,菜太咸,摄入钠盐过多,大量钙元素被“挤出”体外,同样补钙效果不好。
那么,正确的补钙方法怎么样呢?建议把握好四个环节:
第一,你必须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辅食。有哪些食物适合这份工作?很多家长偏爱动物骨头,比如排骨汤,其实是“一厢情愿”。原来排骨中的钙含量较低,1斤排骨中只有25mg的钙,而且骨头中的钙很难溶解在汤里(汤里的钙只有排骨的十分之一),而宝宝每天的钙需求量至少是400mg,显然排骨汤很难做到。
相比较而言,无论从钙含量还是吸收率来看,牛奶都是最好的来源,母乳最好,其次是配方奶,再其次是鲜奶。以半岁以内的宝宝为例,只要每天吃600~800毫升的母乳或配方奶,就能满足身体发育的钙需求。这也是科学家提倡母乳喂养的秘诀之一。除了牛奶,还推荐鱼、蛋、豆类、绿叶蔬菜。
第二,要把握好药物补充的时机。比如不要将钙与植物性食物或油性食物同吃,因为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大多含有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盐类,这些盐类能与钙结合,阻碍钙的吸收;但油脂分解后产生的脂肪酸也能与钙结合,不易被肠道吸收。其次,为了避免牛奶干扰钙的吸收,最好将补钙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
第三,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都要尽量促进钙的吸收。俗话说:一个朋友交三个朋友。钙也是如此。当它与食物同食时,仍需要多种因子促进机体的吸收和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例如,维生素D和C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而t
1.钙磷比例失衡。正常情况下,婴儿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换句话说,钙是磷的两倍。如果宝宝的饮食正好是这个比例,那么钙的吸收利用率就高。
实际情况如何?由于父母大多迁就宝宝的口味,过多食用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披萨、麦胚、薯条等食物,而这些食物又是磷的“丰富矿物质”,导致大量磷涌入体内,使得钙磷比例高达1: 10以上。一旦磷过多,就会把体内的钙“驱赶”出体外,造成缺钙。
2、钙不补镁。作为钙镁的好搭档,当两者比例为21时,最有利于钙的吸收利用。遗憾的是,家长往往重视补钙,却忘记补镁,导致体内镁元素不足,从而影响钙的吸收。镁在以下食物中含量丰富,如坚果(杏仁、腰果和花生)、大豆、瓜子(葵花籽、南瓜子)、谷物(尤其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鲜(金枪鱼、鲭鱼、虾、龙虾)等。
3.每天大鱼大肉。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会“排挤”钙。实验表明,每天80克蛋白质会导致37毫克钙的流失;如果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加到240克,即使补充1400毫克的钙,也会流失137毫克的钙,这说明额外的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造成的钙流失。所以每天给宝宝安排大鱼大肉,打破了食物的酸碱平衡,再怎么补钙也无济于事。
4.吃太多盐。根据最新研究,饮食中盐的摄入是钙排泄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就是说,盐的摄入量越大,钙的吸收越差,从尿中排出的钙就越多。减少盐的摄入相当于补钙。成人如此,婴儿也是如此。尤其是婴儿,对盐比较敏感,不应该按照大人的口味给他们吃盐。
钙不宜同时补充。
萍萍有几个月不喜欢和朋友一起玩,他沉默寡言。有时他把报纸撕成碎片,送到嘴里咀嚼。他的母亲带他去医院检查他的血液。医生说钙和锌的含量低于正常值。吃报纸是一种厌女行为,是缺锌的典型症状之一。换句话说,萍萍营养不良,需要补充钙和锌。应该选择哪种准备?妈妈突然想起电视上的一个广告——花同样的钱补充两种营养。呵,一举两得,我买了。
萍萍母亲的做法合适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她盲目的跟着广告走,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宝宝的身体能否吸收。就钙和锌而言,如果一起服用,虽然锌不会干扰钙的吸收,但钙可以减少锌的吸收。因此,钙锌合用只能起到补钙的作用,补锌的功能因抑制而无法发挥。秘密是两者会争夺受体,造成受体比例不合理,所以一个吸收多一个吸收少。
正确的做法是两种矿物元素分开服用,如早晚服用钙,中午服用锌制剂,间隔至少3小时。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