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输液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输液反应一般都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概念:
输液反应是临床应用输液疗法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性效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仅是药物的质量,还有很多因素的综合表现。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是由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有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临床上有时也称为‘热原反应’。但严格来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部分。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发热、寒战、呕吐等。由热原反应和类热原反应引起。其他包括细菌(细菌、孢子、真菌)污染反应和过敏反应。
具体表现:
1.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热原(热原、死菌、游离菌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输液瓶清洗消毒不完善或再次污染引起;由于消毒和储存不良导致输入液体变质;是输液管表面附着的硫化物造成的。
2.症状:主要症状为畏寒、寒战、发热(轻度发热常在38左右,重度发热达40-41),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搏加快和全身不适。
3、防治方法:(1)反应较轻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子或给热水袋)。严重者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穴、内关穴。(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热原处理。
2、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短时间内液体输入过多,循环血量剧增,心脏负担过重。
2.症状:患者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并咳出泡沫样血痰;严重时可从口鼻喷出稀痰,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液体输入量不宜过多。特别注意心脏病患者、老人和儿童。(2)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坐直,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遵医嘱放松血管,平喘,强心。(4)高流量吸氧,用20%-30%酒精湿化湿化瓶中的水,以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5)必要时,应轮流用止血带绑住四肢(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四肢,可有效减少血液回流心脏的量)。症状缓解后,应逐渐解除止血带。
3、静脉炎
1.原因:局部静脉壁化学性炎症反应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所致;也可因输液时无菌操作不严造成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痛,有时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用前应充分稀释,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热湿包扎。(3)外用中药,或如意黄金散,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仪照射,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4.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密,有渗漏;镨
2.症状: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和濒死感,然后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将空气排出。如果需要加压输液,护士应密切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排空。(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保持头低脚高。这个姿势可以增加吸气时胸腔内的压力,从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位可以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下部,气泡会在右心室尖部向上漂移,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混合成气泡,少量进入肺动脉。(3)吸氧。(4)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患者呼气或要求患者屏气时进行,以防吸入空气,保留硅胶管或更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都不能使硅胶管管腔与大气相通。
常见类型:
热原反应:热原反应主要发生在通过静脉输注进入体内的细菌内毒素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临床症状为高烧、寒战、皮肤苍白、瞳孔放大、血压升高和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甚至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热反应: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热原样反应,主要受生产、储存、输液设备、输液操作过程和输液环境的污染。
过敏反应:除皮肤瘙痒、红斑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上常见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与热原反应难以区分。
细胞污染:一种急性细菌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比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引起的热原反应更严重。
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细菌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和化学热原等。药学上的热原通常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颗粒异物也是引起输血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颗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颗粒、纤维、药物配伍过程中产生的颗粒、输液时空气未经过滤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粉尘等,可引起热原反应、静脉炎、血管球、肺水肿、栓塞和过敏反应。热原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刺激脑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发生因素:
药物:
(1)大输液:大输液在储存、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如有玻璃碰撞或瓶盖松动引起的微小裂纹,会造成大输液的漏气和微生物污染。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如发现输液瓶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澄明度不合格,不得使用。(2)加药:加药质量不达标,也容易引起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品。如果添加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过高,容易引起输血反应。应该降低药物浓度。物理变化、分解、聚合等。发生在加药和输液之间,导致疗效下降和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药源性发热停止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大容量注射液选用不当,中药注射液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稀释后再静脉滴注,而不能与生理盐水混合。原因是中草药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往往可盐析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3)热原蓄积: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的热原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时,患者就会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的品种。(4)颗粒堆积: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颗粒增多,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灰尘颗粒多,配药针头过大,导致输液胶塞进入输液,造成输液颗粒增多。应改变配液顺序,在调剂室设置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的微粒。
输液器质量: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
输液速度:静脉滴注含k、Ca 2、Mg 2的药物时,如果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能引起输液反应。对于体质较弱或敏感的患者,必须控制好滴速。
输液环境:一般在夏季气温较热、空气湿度较大时,药液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导致输液反应。在天气寒冷的季节,对于老年患者或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引发输血反应。输液时注意环境温度。
患者因素:
(1)疾病:炎症、热病、体虚、免疫紊乱等患者。可以提高回复率。排除药物和手术因素后,判断是病情发展变化所致。(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和儿童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完善,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增强,发生输血反应的比例高。在输血时,应注意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儿童。(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阈值不同,敏感体质的患者在输液时应特别注意。
治疗和抢救程序: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和液体(保存备查),做好抢救治疗准备。但是不能拔针,因为可能很难再穿刺了,会耽误抢救治疗。
对于发热和血清样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0.3~0.5mg/kg和异丙嗪0.5~1mg/kg肌肉注射,同时给予保温、吸氧、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如果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如寒战、高热、口唇发绀、大量出汗、四肢发冷、呼吸困难等。应立即给他注射肾上腺素0.01~0.03mg/kg,每隔15~30分钟反复服药。同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5mg/kg,24小时内可达3~4次。血压过低时,应迅速补充胶体和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补充多巴胺、间羟色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输液反应一般都有哪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