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通常针对病原体或病原体成分,而不是与疾病载体相关的蛋白质。尽管针对保护宿主免受利什曼病的抗白蛉蛋白的研究颇有前景,但在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进行一项新研究之前,尚未尝试过针对蜱虫叮咬的蜱虫蛋白进行靶向治疗。
该团队由流行病学家ErolFikrig医学博士领导,开发了19ISPmRNA疫苗。ISP中的“I”代表肩胛硬蜱(Ixodesscapularis),这是一种传播多种导致人类疾病的病原体的蜱类,包括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SP”代表唾液蛋白。其中“19”代表mRNA疫苗编码的SP数量。
为了测试19ISP,研究人员用19ISPmRNA疫苗对豚鼠进行了免疫,随后用肩胛I.scapularis攻击了豚鼠。这一结果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题为“mRNA疫苗接种可诱导蜱虫抵抗并防止莱姆病病原体传播”,该论文令人鼓舞。
该文章的作者写道:“在蜱虫开始附着后不久,接受19ISP治疗的动物在叮咬部位出现红斑,并且这些蜱虫进食不良,其特点是早期脱落和肿胀重量下降。”“19ISP免疫也阻止了伯氏疏螺旋体在豚鼠中的传播。”
显示蜱若虫如何在未接种疫苗的豚鼠中进食和传播伯氏疏螺旋体的图表。在接种疫苗的豚鼠中,针对mRNA疫苗编码的唾液蛋白的抗体会促进叮咬处的炎症和皮肤发红,从而提前清除蜱虫。[科帕切克等人。科学。译。医学。2021年;13(620):eabj9827]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肩胛伊虫附着后早期局部发红的诱导以及蜱虫无法正常吸血表明19ISP可以单独使用或与传统的基于病原体的疫苗结合使用来预防莱姆病,以及其他潜在的蜱传感染。
与未免疫的豚鼠不同,接种疫苗的豚鼠接触受感染的蜱虫后,蜱虫叮咬部位很快就会发红。只要在出现红色时清除蜱虫,免疫动物就不会患上莱姆病。相比之下,大约一半的对照组在去除蜱虫后感染了伯氏疏螺旋体。
当一只受感染的蜱附着在免疫豚鼠身上并且没有被移除时,它们都没有被感染,而对照动物中有60%被感染。然而,如果豚鼠身上仍附着三只蜱虫,即使在免疫动物中,保护作用也会减弱。此外,附着在免疫动物身上的蜱虫无法积极进食,并且比对照组豚鼠身上的蜱虫脱落得更快。
耶鲁大学瓦尔德马·冯·泽特维茨医学教授菲克里格说:“疫苗增强了识别蜱虫叮咬的能力,部分地将蜱虫叮咬转变为蚊子叮咬。”“当你感觉到蚊子叮咬时,你会拍打它。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红和可能发痒的情况,这样您就可以意识到自己被咬了,并可以在蜱虫具有传播伯氏疏螺旋体之前迅速将其拔掉。”
菲克里格继续说道:“蜱传疾病有多种,这种方法可能比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疫苗提供更广泛的保护。”“它还可以与更传统的基于病原体的疫苗结合使用,以提高其功效。”
研究人员确实在他们的发现中添加了一个警告:在类似的实验中,在感染后无法获得天然蜱虫抵抗力的小鼠在接种疫苗后无法免受莱姆病的侵害。事实上,与豚鼠不同,小鼠是肩胛蜱蜱的天然宿主,这表明蜱可能已经进化出专门反复捕食小鼠的方法。另一种可能性可能是豚鼠的皮肤和人类的皮肤一样,比老鼠的皮肤更有层次感。
菲克里格说,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发现唾液中的蛋白质预防感染的方法。最终,需要进行人体试验来评估其对人体的功效。
新的莱姆病疫苗肯定会受到欢迎。在美国,每年至少报告40,000例莱姆病病例,但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是该数字的10倍。此外,其他蜱传疾病也在该国许多地区蔓延。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