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免疫力低下、无法表达不适感、静脉脆弱,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极易受到伤害。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渗漏到周围组织,这...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免疫力低下、无法表达不适感、静脉脆弱,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极易受到伤害。
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渗漏到周围组织,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组织坏死、感染甚至死亡。本文回顾了导致新生儿输液外渗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以防止严重后果的重要性。这项研究发表在《医学探索性研究与假设》杂志上。
静脉药物对血管的化学刺激是引起药物外渗的首要因素,渗透压较高的药物,如50%葡萄糖、脂肪乳剂等,可导致组织细胞脱水坏死,引起无菌性炎症。
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导致组织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了药物外渗的风险。此外,用于预防新生儿代谢性骨病的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可引起溶酶体破裂、自溶和炎症改变,导致组织损伤和坏死。
输液速度和温度对渗出可能性有显著影响。输液速度过快可能会超出局部血管容量,导致静脉炎和渗出。应避免长期输注刺激性溶液,连续输液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
此外,维持适当的输液温度至关重要,因为过低的温度会导致局部血管痉挛并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增加外渗的风险。
输液工具的类型和输液部位的选择也会影响外渗风险。与一次性钢针相比,外周静脉导管更受青睐,因为它们对血管的刺激较小,并且可以留置 3-4 天,从而减少了反复穿刺的需要。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