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比较匹配语音和歌曲中音高和持续时间的能力的新论文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 (ASD) 的儿童和成人的声音模仿缺陷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结果显示 ASD 个体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音调模仿中表现如何截然不同,这一发现在考虑与自闭症相关的挑战时具有广泛的意义,包括与他人互动和建立社交联系时的困难。
“这个项目表明,我们可能想从其他任务中得出的关于自闭症的一些结论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具有普遍性,”布法罗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彼得普福德雷舍说。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由雷丁大学心理学和临床语言科学副教授刘芳领导。
研究小组发现,在语音和音乐领域,自闭症儿童和成人更善于模仿和保持相对音调,而不是绝对音调。使用与童谣“Mary Had a Little Lamb”相关的旋律来说明两者之间的显着区别。
绝对音高是与歌曲中每个音节相关联的特定音符。想想你在唱“玛丽有只小羊羔”时会产生的七个音符。绝对音高是正确唱出每个音符的能力,基本上是在听到曲调后匹配音符。这个定义不同于音乐表演者所说的绝对音高,有时也称为完美音高,后者指的是在没有直接参考的情况下识别或演唱音符的能力。
同时,相对音高是从一个音符到下一个音符的音高变化,或将“玛丽”的第一个音节中的音高与单词的第二个音节中的音高分开的间隔。
“先前在行为模仿等领域的研究表明,ASD 患者可以再现他人行为的最终目标,但不能再现行为的确切形式。这就是我们看到非典型模仿的地方,”刘说。
作为一个例子,刘说,当一个自闭症患者被要求模仿伸手拿杯子的动作时,他可能会直接拿到杯子,而不会试图模仿手臂在伸手动作时的确切轨迹。
标签: 自闭症患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