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分校和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研究结果可以通过更快、更准确地识别需要肝移植或可能康复的住院患者来挽救生命。
对 270 名因急性肝功能衰竭 (ALF) 入院的患者的血液样本和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一种名为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1 (CPS1) 的短暂但丰富的血清蛋白浓度有助于预测哪些患者在没有肝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存活或死亡移植。
“我们仍然需要在更多患者中验证这些结果,以进一步证实 CPS1 水平可以预测 ALF 是由对乙酰氨基酚(泰诺)以外的原因引起的,但这有可能成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其他肝脏原因的非常有价值的预后和临床管理工具失败,”Bishr Omary 说,他是罗格斯大学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学院负责学术事务和研究的高级副校长,也是该研究的资深作者,该研究刚刚发表在《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每年约有 3,000 名美国人患有急性肝功能衰竭。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见的原因,但其他原因包括处方药、草药补充剂、自身免疫以及甲型和乙型肝炎等病毒。
大多数与对乙酰氨基酚相关的 ALF 患者无需移植即可康复,但移植器官的需求远远超过供应。在移植肝脏中,去年 9,528 例中有 214 例移植给了急性肝衰竭患者。
“任何有助于区分可能康复的患者和可能死于 ALF 的患者的预后工具——同时移植候选者仍然足够健康,可以在手术中存活下来——因此将非常有价值,”内科教授兼 Robert Fontana 主任说。密歇根大学移植肝病学奖学金项目,该研究的合著者,也是 ALF 和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同一组研究人员系统地确定了 CPS1 作为此类工具的潜力。他们之前的工作表明,只有当急性肝毒素损害富含 CPS1 的肝细胞时,这种蛋白质才会到达血液。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