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孙姓的由来,孙姓的由来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孙 孙起源于 卫辉市分布: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 一 孙姓主要由五大来源组成:姬姓、芈姓、妫姓、子姓和外姓的改姓。
2、第一支出自姬姓。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同母弟姬封于康,侯爵,史称康叔。
4、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三监联合殷王武庚叛乱,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
5、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乱有功,封为怀侯。
6、周成王以康叔为司寇,赐卫之宝祭器,欲移康叔于卫。
7、康叔死后,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孙考伯于卫,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县东北朝歌城,故史称康叔为卫康叔,乃追称之名。
8、春秋初,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
9、卫武公之子公子惠孙,惠孙之孙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为氏。
10、这支姬姓孙氏至少有2 700多年的历史。
11、第二支源出芈姓。
12、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贾,?贾之子?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13、孙叔敖居于期思,即今河南淮滨东南。
14、这支芈姓孙氏也有2 600年的历史。
15、第三支系自妫姓。
16、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
17、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
18、齐景公(公元前547一前490年在位)时,陈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惠民,并赐姓孙氏。
19、这支妫姓孙氏也有2 500多年的历史。
20、第四支血缘子姓。
21、商朝末,朝纲混乱,纣王昏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22、这支子姓孙氏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
23、第五支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
24、其他姓改孙姓的最主要的事件有:战国名士荀子的后裔在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名讳,改为孙姓;西汉滕公夏侯婴之曾孙夏侯颇,随外祖父姓而改姓孙;三国时孙坚部将俞河改姓孙。
25、少数民族使用孙姓主要有:唐朝契丹人孙姓;清朝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姓。
26、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多数被同化成汉族孙姓。
27、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
28、春秋初,姬姓孙氏一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一国,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
29、发源在山东的妫姓孙氏发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战国时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家孙武,其子孙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阳,形成了孙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吴郡。
30、秦汉以后,妫姓孙氏成了全国孙姓的主力,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
31、三国时,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孙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32、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孙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孙氏名家大族。
33、到了唐宋时期,孙姓已遍布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34、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可见孙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35、明末清初,孙姓也进入了。
36、当代孙姓的人口已达1 848万,为全国第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
37、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孙姓人口由119万激增到1 848万,增长了近16倍。
38、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
39、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40、这1 000年中孙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
41、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孙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这六省又集中了42。
42、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孙姓总人口的16.9,占省总人口的3.3。
43、占省人口比率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3.5)和吉林(3.4)。
44、以长江为分水岭,孙姓显示了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华东沿海省份连接东北三省的孙姓分布带。
45、在最近的600年期间,孙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其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同时,出现了黄河下游的孙姓人群向东北地区的大量移民。
46、二 孙氏祖先文王 历代事迹辉煌 孙姓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姓氏,历代的伟人名士辈出。
47、 这个著名的姓氏,根据《姓纂》的记载,其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
48、周朝是一个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周文王的第8个儿子康叔,就被封于卫。
49、传到卫武公的时候,武公的儿子惠孙做了卫国的上卿,惠孙的这一支,主拿孙字当作了他们的姓氏。
50、当时的卫国,就是现在山西太原一带。
51、《姓纂》的这一段考据,已被后世所共认——孙姓的祖先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
52、 不过,到了汉唐之际,却又有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说法: 《唐宰相世系表》写道:“又出毕姓,孙叔敖后,又齐陈无宇之子书,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子孙因乱奔吴,孙武为吴将,其后也。
53、” 《汉孙根碑》说:“先出自殷比干。
54、” 《汉书》:“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公主,故公子孙又为孙氏。
55、” 《汉书》:“荀卿避汉宣帝讳改孙氏。
56、” 以上的这些说法,说明了三点: 第一,孙氏姓源,后世仍不敢真正确定,所以才有源于比干,孙叔敖等不同的说法。
57、 第二,由于各种因素,或因功赐姓、或随外家改姓,或避帝讳,曾有多人放弃原来的姓氏,改以孙为姓,而使孙姓日益增多。
58、 第三,现在姓孙的人,有一部分在血缘上很可能是陈、荀、夏、侯等姓的后代。
59、 历来对于孙氏姓源的考据,既然是如此的众说纷纭,现在孙姓之人想要追溯血缘上的正确出处,也就较为费事了。
60、 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孙姓名人中,孙阳可能要算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
61、孙阳这个名称,大家也许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伯乐”,大家一定熟悉万分了。
62、孙阳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伯乐是他的字,以善于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了。
63、 其次,便是鼎鼎大名,被全世界学家奉为军学泰斗的孙武了,他所著的《兵法十三篇》,一直到今天,都被奉为上的最高法则。
64、孙武的后代,也出了一位以兵法见长的著名人物——孙膑。
65、 翻开《尚友录》上历代孙姓名人的事迹,却没有一位是可以比得上孙中山先生的,他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每一个中国人都深铭五内。
66、大家都公认他的丰功伟绩,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中,无人能及。
67、孙姓人的杰出与卓越,真是在他的身上登峰造极了。
68、 这也是我在网上转的,呵呵,。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