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萱萱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声带癌的早期症状图片,声带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带癌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分化良好性癌,但呈浸润性生长,即使是肿瘤表面形态规则也是如此。
声带癌多发于声带的前2/3,小部分发生于前联合,很少发生于后联合。
一 声带癌的基本特点 声带癌的生长特性由其独特的解剖所决定。
首先,真声带除后联合以外淋巴引流非常稀少,因此早期病变很少发生转移;其次,声带表面的肿瘤最先通过喉内的弹性膜扩散,侵及声带肌和声带旁间隙,这是其最后穿过环甲间隙出喉的途径。
随着病变侵及深部组织,将会出现各种程度的运动损害,包括细微的粘膜活动受限和明显的声带固定。
声带运动的受限程度与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有明显关系, 这已经应用于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
声带最独特的解剖结构是前联合,它直接联于甲状软骨板的内面,最初可以阻止区域内肿瘤的扩散,如果肿瘤穿过前联合的韧带屏障,将会累及软骨,发生这种情况,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联合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2]。
声带癌在发病早期即出现症状,因为声带表面的轻微变化即可引起声音的改变,然而,吸烟者常伴有声嘶,出现声音改变可能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声音改变如果在几年内不能缓解,需行喉部检查,如间接喉镜,纤维喉镜,动态喉镜等。
声带癌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者不多见,淋巴转移发生于晚期病变。
二 影响治疗的因素 癌前病变发生癌变之后,是继续以其癌变前状态的速度生长还是加速生长,至今仍无定论。
从原位癌发展到微侵袭性癌,表现为癌细胞的生长突破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并伴有声带运动受限。
最早期的侵袭性声带癌通过粘膜侵及其固有层,表现为粘膜沿其深层结构的滑动受到限制(即粘膜波的消失) ,声带的外展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动态喉镜检查可发现肿瘤的早期浸润特性,并可显示声带活动受限的程度。
当声带肌受侵时,声带的活动受限,最后完全固定,这种情况下,行全喉切除还是行声带癌部分切除,仍存争议。
其实,声带的病变如未突破基底膜,不会引起运动受限,只有当侵及其固有层时才会引起。
对良性病变或原位癌,应采用适当的诊断技术,以明确其侵犯深度。
尽管当前肿瘤分期侧重于肿瘤的体积和形态大小而非深度,更新的资料显示肿瘤深度更能反映肿瘤的发展。
喉软骨是否受累对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影响。
喉本身有不均匀的骨化,确定喉软骨是否受侵比较困难,一般来说,软骨骨化区易受肿瘤侵犯,未骨化区对肿瘤浸润可产生自然屏障。
Castelijns[3]认为MRI是检查软骨是否受侵的重要工具,研究证实MRI显示的软骨受侵与放射治疗的疗效相关, 作者发现许多声带小病灶伴有软骨受侵的患者中, 放疗失败的机会增多。
三 原位癌的治疗 声带原位癌治愈率高,应用显微手术、激光 或放射治疗[4、5]可获得相同疗效。
单纯的原位癌不常见, 原位癌和 侵袭性癌之间有密切联系。
曾有报道:声带原位癌剥脱后许多病例复发,几乎所有这些病例都含有侵袭性癌。
准确地讲,原位癌为局限于基底膜的肿瘤,对原位癌行粘膜切除术的治愈率与放射治疗的结果一样。
放射治疗的优势是不需要麻醉,发音功能的保留比手术好,也是侵袭性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如果治疗失败,再行手术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手术治疗的优势,无论是显微手术还是激光手术,都比较简单,术后可加用放射治疗,只要不破坏粘膜下的完整性,术后发音功能完全可以与放疗相比。
如果声带原位癌的诊断非常明确,显微手术是可选的治疗方法。
所谓“声带剥脱术”常会削减发音功能,已不再提倡,而准确的显微手术对发音功能影响最小;另外,显微手术与激光治疗和放疗相比,可提供标本行病理检查,同时可明确有无微小侵袭性癌。
声带切除术可造成发音功能的损害,为尽量减少这种损伤,术前须行动态喉镜检查,测定肿瘤的侵犯深度。
如果肿瘤局限于基底膜,可采用显微手术,并仔细检查标本是否有微小侵袭癌,有微小侵袭癌时,应术后放射治疗。
如果粘膜运动受限而考虑粘膜固有层受侵, 应首选放射治疗。
四 早期声带癌的治疗 对早期声带癌(T1或T2),放射治疗或喉部分切除术均能取得很好的局部控制。
但放疗的疗效好于手术,放疗后发音功能保持良好,多数情况下发音正常或接近正常;相反,所有行半喉或声带切除术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声嘶。
放疗失败的患者,经半喉切除术多可成功地挽救。
因此,对首选放疗的患者,即使治疗失败, 亦有挽救措施。
T1期声带癌首选手术治疗时,如喉裂开术和声带切除术,其生存率为84-98%。
一些研究者认为,从肿瘤学和功能上讲,半喉切除术比声带切除术效果好。
对T1期声带癌首选手术或放疗,其5年生存率相近。
本文今天分享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标签: 声带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