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精神病学研究项目iPSYCH的研究人员已经帮助鉴定了33种新的遗传变异,事实证明,这些变异在双相情感障碍中起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检查了413,000人的DNA谱。
当前,许多科学工作组正在尝试确定可遗传和严重的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躁郁症)的遗传结构。
这些工作组之一是iPSYCH,这是丹麦最大的针对精神疾病的研究项目。他们最近与国际同事一起研究了躁郁症背后的遗传风险因素。研究小组检查了总共413,000名欧洲人后裔的DNA概况。
这些患者包括42,000名躁郁症患者和371,000名无躁郁症患者。通过比较这两组的结果,研究人员成功地鉴定出33种遗传变异,事实证明,这些变异在发展躁郁症的风险中起作用。
有关疾病的更多知识
丹麦参与者之一奥胡斯大学生物医学系的托马斯·达姆·阿尔斯(Thomas Damm Als)副教授解释说,这意味着双相情感障碍背后的遗传变异图谱(遗传危险因素)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我们参与的国际合作中,我们专注于绘制躁郁症背后的遗传风险因素,我们进行了三项研究。在开始第三项研究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31种风险变异-因此,这是我们对这种疾病的遗传结构的了解大大增加了。”
该结果已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遗传学》上。
研究小组检查的413,000个DNA概况来自总共57个欧洲健康数据库-约有7,000个概况来自iPSYCH,这是伦贝克基金会综合精神病学研究计划。
但是,当研究人员确定与精神病有关的遗传变异时,研究人员到底在检查什么呢?
“总的来说,我们正在寻找具有多个变异体的大片段DNA流行的某些模式。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遗传变异体的整个'文库”可能会出现在基因组的不同位置-我们的DNA -已经建成。” Thomas Damm Als说。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