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干净固然好,但没必要有洁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团队在老鼠的大脑中动了一点手脚,这些老鼠的洗涤行为变得无法停止。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实验证明,大脑纹状体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控制小鼠的强迫行为。最近,这项研究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
移动纹状体会使洗脸变得困难。
纹状体是大脑的基底神经节之一,具有调节肌张力、协调各种精细复杂运动的功能。早在2007年,美国杜克大学中国教授冯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纹状体与强迫症的关系。
冯等人发现,当纹状体缺失一种蛋白质时,老鼠会反复抓挠和洗脸,直到皮肤出血才停止。与此同时,他们焦躁不安。这种症状可以通过基因治疗得到改善。
在最近的这项研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生物学教授巴尔吉特卡赫的团队专注于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的钙信号。
大脑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其中星形胶质细胞占40%~60%。星形胶质细胞有多种形式的钙信号。
论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余新竹告诉记者《中国科学报》:“人们对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的功能仍然知之甚少。科学家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在特定的发育阶段和特定的大脑区域,很难削弱这些信号。”
这一次,Khakh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巧妙的方法,专门削弱成年小鼠纹状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钙信号。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治疗的小鼠在焦虑和运动能力的相关测试中表现相同,但当它们被放入开放空间或干净的房间时,它们往往会躲在角落里,尽力打扮自己。
我不知道。令人惊讶的是,与普通老鼠相比,治疗组的老鼠花了450%的时间进行自我改造。
处理强迫症需要新思路。
老鼠的洗脸行为是一种受大脑纹状体控制的本能行为。Khakh团队认为,过度自我改造的行为与强迫症的表型有关。
“强迫症是认知障碍导致的习惯性行为。比如,如果一个人在意识层面清楚地知道门已经锁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跑回去反复检查。”未参与此项研究的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徐琳向记者《中国科学报》解释,“纹状体与‘习惯’的形成密切相关。”
人类的强迫症与大脑皮层等大脑结构有关,科学家发现了许多可能影响强迫症行为的脑区。然而,目前替代治疗方案并不能对40%~60%的强迫症患者产生理想的效果。“科学家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揭示强迫症的内在机制。我们的工作证明了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并指出了潜在的治疗方向。”于新竹说。
在另一种众所周知的神经系统疾病——亨廷顿舞蹈病(——)中,患者最早也会表现出强迫症状。如果人工饲养亨廷顿舞蹈症模型小鼠,这些小鼠也会有强迫行为,表现为不断整理自己的仪器。
那么,亨廷顿舞蹈症小鼠的沾沾自喜行为是否也与星形胶质细胞的钙信号有关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行为可以通过与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关键过程相关的阻断剂来缓解。“这很有趣。”徐琳说,“研究人员发现,小鼠强迫行为的两种不同来源具有非常相似的内在生理机制。”
这是否意味着亨廷顿舞蹈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强迫行为可能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钙信号来干预?
走得更远,为患者的利益而奋斗。
"我们的工作首次将精神障碍与特定脑回路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变化联系起来."于新竹说,“我们期待这一结果应用于临床医学。”
徐琳说,他希望看到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来源的研究结果。“如果我们知道钙信号来自哪里,就有可能调节它的来源,这可能会更容易调节神经和胶质细胞的共同活动,从而更有希望将其转化为临床应用。”
对于Khakh团队来说,他们的工作将继续深化。于新竹说:“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其他精神障碍的影响。我们还培育了新的转基因小鼠,这将使我们能够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整体功能。”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