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的含义
清明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演变为民间节日的节气,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因清明时节民间多有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纪念和娱乐活动,这天还被称为扫墓节、踏青节、柳节等。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是上古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始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天人合一”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气的特点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的写照。
清明节气养生夜卧早起 以使志生,人们总认为春分一过就正式进入春天了,故常有“俏春寒”之说。其实,气象学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高于10℃,才表示进入春天。每年清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都会升到12℃以上。可以这么说,清明到来,春天才真正来了。关于春季养生,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非常清楚: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
清明节气要干什么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文章来源:7丽女性网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