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更多的肉——尤其是红肉和加工肉——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吗?如果是,为什么?尽管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动物源性食品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的影响仍存在激烈争论,而动物蛋白潜在影响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了解肉类消费的影响对老年人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最容易患心脏病,但可能会从蛋白质摄入中受益,以抵消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损失。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心脏病与饱和脂肪、膳食胆固醇、钠、亚硝酸盐,甚至高温烹饪之间的关系,但支持其中许多机制的证据并不充分。最近的证据表明,潜在的罪魁祸首可能包括我们吃肉时肠道细菌产生的特殊代谢物。
由塔夫茨大学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和克利夫兰诊所勒纳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量化了与肉类摄入相关的 ASCVD 风险,并确定了可能有助于解释这种风险的潜在生物学途径。对近 4,000 名 65 岁以上的美国男性和女性的研究表明,较高的肉类消费量与较高的 ASCVD 风险有关——每天大约每 1.1 份的风险增加 22%——而这种升高的风险中约有 10% 是由增加的肠道细菌从肉类中丰富的营养物质中产生的三种代谢物的水平。在红肉中发现了更高的风险和与肠道细菌代谢物的相互联系,而不是家禽、鸡蛋或鱼。
该研究于 8 月 1 日发表在《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学》 (ATVB) 杂志上,首次研究动物源性食物与 ASCVD 事件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化合物对这种风险的调节作用以及传统的 ASCVD 风险途径,如血胆固醇、血压和血糖。
该研究借鉴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心血管健康研究 (CHS) 多年的数据,该研究是一项针对 65 岁及以上美国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长期观察性研究。在基线和随访期间再次测量了几种血液生物标志物,包括肠道微生物组产生的三甲胺 N-氧化物 (TMAO) 及其两种关键中间体,γ-丁甜菜碱和巴豆甜菜碱,它们来源于左旋肉碱,富含红肉。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