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年读书笔记150字,童年 读书笔记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 《童年》读书笔记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
2、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3、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
4、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
5、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6、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7、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
8、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
9、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
10、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
11、 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12、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
13、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14、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
15、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
16、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
17、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18、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
19、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20、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
21、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22、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23、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 ,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4、 3、读书笔记 《童年》 高尔基 作者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25、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26、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
27、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它深入俄国社会得罪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的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28、 1905至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誉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
29、《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30、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1、 内容介绍: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最初发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时期生平的自述,也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对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32、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即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33、 好词摘录: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 好句摘录: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34、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35、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36、 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37、 好段摘录: “唉,你们这些人啊……!”他常常这样忽如其来地叹气,也不知在感叹什么。
38、“人啊……”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39、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
40、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着他颤动起来。
41、 歌唱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绽放般的美丽。
42、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43、 我的感想: 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得很到位,在语言描写上很有功夫。
44、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45、 特色之处:一部展现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一代新人成长的自传体杰作。
46、 故事梗概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47、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
48、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49、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50、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51、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52、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53、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54、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55、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56、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57、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58、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59、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60、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61、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62、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63、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64、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65、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66、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67、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68、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69、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70、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71、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72、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73、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74、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75、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
76、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
77、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78、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
79、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
80、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
81、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
82、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83、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
84、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85、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86、 主题思想 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历程。
87、反映了当时俄国旧社会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
88、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89、作者提出了应该要把唤醒民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
90、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让人看到新的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
91、它唤起人们对光明生活必然取代黑暗生活的希望。
9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阿廖沙:他的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93、他不向丑恶势力屈膝,坚强而善良,勇敢而自信。
94、他在“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艰难地生活着,身边那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并不能压倒和毁灭他,这体现了他的坚强和勇敢;他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会感到难以忍受,这说明了他善良的一面;母亲的再婚,使得他很孤僻,但也增强了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95、生活的困苦并不能使他退却,他总是坚强地生活下去,他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走向光明。
96、 外祖父:他是俄罗斯小市民阶层的典型。
97、暴躁、乖戾、贪婪、自私。
98、他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结果生了场大病;他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甚至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
99、卡什林是小说中丑恶势力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俄国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100、 外祖母:她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艺术形象之一。
101、她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
102、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103、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
104、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她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阿廖沙说道,“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105、 文学艺术特点 《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
106、其主要表现手法是革命现实主义。
107、作者以高超的技艺,反映了俄国当时小市民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鞭挞了小市民卑鄙灵魂。
108、同时也让人看到新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109、作品以主人公阿廖沙成长过程为主线,以阿廖沙在外祖父家里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而展开故事。
110、其艺术风格显示了作者在新时期创作的种种特点。
111、相当出色的景物描写,生动的人物性格刻画,细腻的心理剖析和凝练而质朴的笔法等方面都完全可以同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及阿克萨夫的《家庭纪事》等作品相媲美。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