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2、下面列举几例: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3、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4、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5、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6、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7、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8、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9、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10、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11、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12、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13、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4、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15、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6、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7、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8、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9、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20、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21、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22、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3、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24、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25、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26、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27、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28、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9、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30、2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31、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32、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33、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34、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35、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36、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37、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38、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39、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40、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41、3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42、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43、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44、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45、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46、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47、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48、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9、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4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50、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51、42、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52、43、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53、44、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54、45、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55、46、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先破。
56、47、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57、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58、汽车上的物理知识一、力学方面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59、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二、声学方面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三、热学方面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四、电学方面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60、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
61、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3、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4、车灯发光:电能――光能五、光学方面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4、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5、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62、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63、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64、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65、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66、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
67、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
68、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
69、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
70、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
71、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
72、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73、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74、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
75、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76、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77、①自行车上的杠杆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78、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79、②自行车上的轮轴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
80、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81、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
82、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83、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
84、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85、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86、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87、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
88、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89、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
90、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1.测量中的应用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
91、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
92、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93、2.力和运动的应用(1)减小与增大摩擦。
94、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
95、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96、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
97、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
98、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
99、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
100、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101、(2)弹簧的减震作用。
102、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103、3.压强知识的应用(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
104、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105、(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106、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
107、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108、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
109、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
110、(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111、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
112、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113、6.惯性定律的运用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
114、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115、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