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猖会》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五猖会人物形象分析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朝花夕拾》中故事《五猖会》里,父亲的形象是父亲一味地强迫“我”背诵诗文《鉴略》,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2、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3、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4、扩展资料这篇叙事性散文,虽只写一件事,但这件事写得集中、单纯而又丰富。
5、作者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陈对比的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6、如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多方面的描述,写出了儿时对迎神赛会的向往,期待、失望和不满。
7、这一切描述都为第二部分开首节日般的高兴心情做铺垫。
8、由于以往的屡次失望,自然会对即将到来的盛会充满莫大的期望。
9、正在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的时候,父亲出现在眼前:“去拿你的书来",宛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10、作者正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我”的情绪的对比,激发人们对孩子的同情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憎恶,进而引起人们对儿童教育的严重关注。
11、作品的语言简洁而富于表现力,如文章的第一节结尾一句只有“于是,完了”四个字,一语双关,把所见赛会之冷落和希望得不到满足的失望、惋惜之情,都充分表现出来了。
12、而写到准备去看五猖会时的欢乐情绪时:“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一句,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13、至于题为《五猖会》,所记述的却都是五猖会之前的事情,并没有正面写到五猖会的盛况,这种剪裁体现了作者独到的艺术匠心,有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
14、鲁迅去看五猖会的心情,早被“背书"的事冲得荡然无存,开船以后的一切活动于他全然无味了。
15、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再去津津乐道“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那就会大大冲淡主题,失去应有的艺术效果。
16、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17、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18、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猖会。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