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衡州新学记的翻译,衡州新学记翻译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译文:太平州新学校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1066),司农少卿建安人李定字仲求所建立的。
2、他治理州里的事,宽和而有节制,平静而有谋略,因此不用大的惩罚与杀戮州里已经治理的很安定了。
3、因此大姓人家相互劝着出钱,到李侯的家中,愿意兴建州学以称李侯心意。
4、他为他们寻找地方迁移过去,建有房屋若干间,建堤防环绕四周,以防止水患,并且买了田若干顷,来供养求学的人。
5、学校从大门到正堂,宏伟壮丽,用来祭祀先师和供养求学者的设施齐备。
6、来往的人,都不知道学校的建设是怎么开始的,只见到了它的建成。
7、而州学刚建成,李侯就离职走了,州里的人对他感激不尽,于是来我这里求文章来记载他当时的事。
8、唉!学习不能停止的道理已经有很久了,但世上为官的人有的不完全懂得这些,而李侯很早就知道了,并且又能不浪费财力伤害百姓,让有钱人相互劝逸出钱来成就这件事,难道不贤良吗?然而世上的士人,知道学习,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因此我在他们来求文章的时候,就把这些告诉他们了。
9、大概是继承道的一切都比不上善行,而善行没有什么比得上仁义,仁的施行,从父子开始,积累善行充实自己,直到圣明而别人不能明了就叫作神。
10、推行仁义而使之上进,就达到圣人对天道所了解的程度,这是求学的人应当把它作为自己的本分的事。
11、过去造字的人的人已经告诉我们了,使上面的人知道,却在下面的人中没有名气,有起始却见不到最终的成就,这就是道之所以散,百家诸子所以成功,求学的人们还存在着弊端的原因呀。
12、求学于学校,要全天下求学的人没有弊端。
13、在这里游历,在这里吃饭,而对我所说的不明了,那不过是吃美好食物安逸的居住而已。
14、李候做这件事,难道是为了士大夫们有美食且安逸的居住吗?治平四年九月四日,临川王安石记。
15、《太平州新学记》是唐宋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散文。
16、原文:太平州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仲聊所作。
17、侯之为州也,宽以有制,静以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
18、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庭,愿兴学以称侯意。
19、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
20、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
21、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备具。
22、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
23、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时。
24、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
25、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26、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
27、仁之施,自父子始。
28、积善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29、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
30、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
31、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成,学者之所以弊也。
32、学乎学乎,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弊而止。
33、游于斯,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
34、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大夫美食逸居而已哉?治平四年九月四日,临川王某记。
35、扩展资料王安石的这篇《太平州新学记》就是记载太平府学宫的相关事件,太平府学宫位于安徽省当涂县,为宋治平三年(1066)创建,宫址在郡治东南。
36、建炎三年(1129),迁学宫于城西南钦化坊。
37、绍兴六年(1136),迁至城东南隅,九年毁于火。
38、至十三年,州守郭松年应郡士请求,在县城西(现八六医院西南部)择地重建。
39、王安石,曾在安徽任职,关心安徽百姓的疾苦,关心安徽的文化建设,对安徽的山山水水寄有深厚的感情。
40、皇祐三年(1051),31岁的王安石,从鄞县(浙江宁波)知县调任舒州通判。
41、王安石治理舒州,强调一个“静”字,因此,后人把他办公的地方称为“静山堂”。
42、他的官声甚高,但性格“恬退”,不求“速达”。
43、虽然宰相文彦博荐其可用,按规定可以“赴阙就试”升官,但写了《乞免就试状》,请求“终满外任”。
44、至和元年(1054),安石在舒州任期已满,不得不离开了,面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依依不舍,写了《别潜皖二山》和《别皖口》,留念惜别的心情溢于言表。
45、此后,一遇某种机会,又勾起他对舒州的回忆,写过《送逊师归舒州》、《怀舒州山水》、《过皖口》等诗。
46、王安石离开舒州后,便出皖口,入大江,顺流东下经过池州、青阳、铜陵、芜湖等地,便到达当涂的采石,王安石有《牛渚》诗,记其地理位置的险要。
47、王安石关注安徽的事迹很多,较为突出的还有太平州。
48、北宋的太平州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境内名胜甚多。
49、王安石不仅饱览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了解到知州李仲卿很重视教育,集资兴学很有成效,称赞李侯“岂不贤哉!”繁昌县城的东北(芜湖西南)大江中,有战鸟山,一名灵山,隋唐时建灵山寺。
50、王安石了解到繁昌县原来虽有孔子庙,却因学生不多,不够上级规定的办学“条件”,而竟然没有学校的怪事。
51、幸好来了个能识大体的县令夏希道,采取权宜措施,将孔子庙的侧屋加以整修,作为县学“师生之居”,既不违背上面的规定,又让师生有了教学的场所。
52、他认为做得对,特作《繁昌县学记》加以肯定,并特别指出:要认识“教之所以本”,“不失古之实”;有些规定不合理,“义之所去”就应当去,不要被“上之法”束缚了手足。
53、王安石关于安徽的诗文,还有很多。
54、诸如《寄无为军张居士》、《和仲甫齐山图》、《望淮口》、《送张公仪宰安丰》、《安丰张令修芍陂》、《东流令阻风罢官》、《微之赠池纸》、《寄池州夏太初》、《幽谷引》、《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等,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安徽情怀。
5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州新学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