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营养化指数TLI,富营养化指数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湖泊会从平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
3、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4、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
5、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叫水华(水花),在海中叫赤潮。
6、在发生赤潮的水域里,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使水变成红色,因此叫“赤潮”。
7、这些藻类有恶臭、有毒,鱼不能食用。
8、藻类遮蔽阳光,使水底生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阻碍而死去,腐败后放出氮、磷等植物的营养物质,再供藻类利用。
9、这样年深月久,造成恶性循环,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造成鱼类死亡。
10、 [编辑本段]【案例】 (1)我国的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济南大明湖、抚顺的大伙房水库,都曾受到富营养作用的影响。
11、近年来,我国沿海的赤潮也时有发生,如1989年8~9月,河北黄骅县到天津塘沽百余里的沿海出现世界上罕见的大规模赤潮,使养虾业遭到严重损失。
12、 (2)近年来,随着太湖周边地区排污量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夏季水华频繁发生,严重时造成绿色藻细胞覆盖整个水体,水厂停水,水乡居民污水喝的现象,同时,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含量严重超标,特别是溶解性DOC有机物占总有机物COD的比例为88%。
13、由于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本身存在着对有机物微污染物,氨氮等无法完全有效去除的弱点,并且氯化过程不能有效地消灭活水中抗氧性的病原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还导致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有机氯化物的形成,因此处理后的生活饮用水安全性难以保证。
14、而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采用臭氧氧化和生物活性炭滤池联用将臭氧化学氧化,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生物氧化降解等技术联用,去除原水中微量有机物和氯消毒剂的副产物等有机指标,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15、 [编辑本段]【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与氮、磷的含量及氮磷含量的比率密切相关。
16、反映营养盐水平的指标总氮、总磷,反映生物类别及数量的指标叶绿素a和反映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多少的指标透明度作为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一组指标。
17、有文献报道,当总磷浓度超过0.1mg/l(如果磷是限制因素)或总氮浓度超过0.3mg/l(如果氮是限制因素)时,藻类会过量繁殖。
1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富营养湖的几项指标量为:平均总磷浓度大于0.035mg/l;平均叶绿素浓度大于0.008mg/l;平均透明度小于3m。
19、 [编辑本段]【预防】 防止富营养化,首先应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20、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可采取疏浚底泥,去除水草和藻类,引入低营养水稀释和实行人工曝气等措施。
21、 [编辑本段]【状态】 我国湖泊、水库和江河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非常迅速。
22、1978~1980年大多数湖泊处于中营养状态,占调查面积的91.8%,贫营养状态湖泊占3.2%,富营养状态湖泊占5.0%。
23、短短10年间,贫营养状态湖泊大多向中营养状态湖泊过渡,贫营养状态湖泊所占评价面积比例从3.2%迅速降低到0.53%,中营养状态湖泊向富营养状态过渡,富营养化湖泊所占评价面积比例从5.0%剧增到55.01%[1]。
24、近10年来武汉汉江下游水质急剧恶化,呈富营养化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曾2次出现水体中藻类急剧繁殖的“水华”现象。
25、 [编辑本段]【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6、 (1)富营养化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而水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则可能造成局部溶解氧的过饱和。
27、溶解氧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主要是鱼类)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28、(2)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如石房蛤毒素)也会伤害水生动物。
29、 (3)富营养化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等等。
30、 水体富营养化,常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紊乱,水生生物种类减少,多样性受到破坏。
31、昆明滇池水质在20世纪50年代处于贫营养状态,到80年代则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大型水生植物种数由50年代的44种降至20种,浮游植物属数由87属降至45属,土著鱼种数由15种降至4种;武汉汉江在1992年发生水华时,藻类种群的多样性指数也呈下降趋势。
32、普遍的重富营养造成多种用水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完全丧失。
33、武汉汉江下游因出现水华现象而导致汉川自来水厂被迫关闭,宗关自来水厂的净化工序困难,反冲增加,制水成本增加。
34、此外,由于藻类带有明显的鱼腥味,从而影响饮用水质。
35、而藻类产生的毒素则会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36、 [编辑本段]【产生原因】 一谈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使人们常常想到总氮、总磷超标。
37、诚然,总氮、总磷等营养盐是发生富营养化的必要条件。
38、如果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很低,不可能发生富营养化。
39、反之则不然,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的升高并不一定发生富营养化。
40、富营养化的发生和发展是水体的整个环境系统出现失衡,导致某种优势藻类大量生长繁殖的过程。
41、因此要研究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和发生条件,实质上需了解藻类生诸多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富营养化表现症状,即出现不同的优势藻类种群,并连带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生生物种类的失衡。
42、但富营养化发生所必备的条件基本上是一样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总氮总磷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 ②铁,硅等含量比较适度; ③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和溶解氧含量; ④缓慢的水流流态,水体更新周期长。
43、 只有在上述四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某种优势藻类“疯狂增长” 现象,发生富营养化。
44、 富营养化成因的两种理论 1 .食物链理论: 这是由荷兰科学家马丁·肖顿于1997年6月在“磷酸盐技术研讨会”上提出的。
45、 该理论认为,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
46、如果浮游生物的数量减少或捕食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发生富营养化。
47、该理论说明营养负荷的增加不是导致富营养化的唯一原因。
48、 2. 生命周期理论: 这是近年来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理论。
49、 它认为,含氮和含磷的化合物过多排入水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过多的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浮游生物缺氧死亡,它们的尸体腐烂又造成水质污染。
50、根据这一理论,氮磷的过量排放是造成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藻类是富营养化的主体,它的生长速度直接影响水质状态。
51、在合适的光照、温度、pH值、硅以及其它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外界供给它们养分最少的一种或两种,从藻类原C1o6H~0110N16P可以看出,生产1 kg藻类,需要消耗碳358 g,氢74 g,氧496 g,氮63g,磷9 g,显然氮磷是限制因子。
52、因此,要想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必须控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及其比例。
53、 食物链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氮磷是否为引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目前这两种争 论尚未有最后的定论。
54、但从目前我国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来看,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后者(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
55、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56、在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富营养化成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该成因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57、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较成熟的理论能够在实际水体中用来预测富营养化发生;对于富营养化发生的各项指标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严格量化的界定。
58、因此,系统深入地开展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的研究,对于有效地开展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与防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59、 长繁衍的过程。
60、对于不同的水域,由于存在水域地理特性、自然气候条件、水生生态系统和污染特性等 具体原因有: 1 农田化肥 为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人们常施用较多的氮肥和磷肥,它们极易在降雨或灌溉时发生流失。
61、氮磷营养物的流失方式有:(1)随地表径流进入地面水体中;(2)下渗形成亚表面流(壤中流),通过土壤进行横向运动,然后排入地表水体中;(3)通过土壤层下渗到地下水中。
62、前2种是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6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磷能以溶解或吸附于土壤上的颗粒态形式通过土壤微孔结构运动下渗至亚表面流中,然后进入江、河、湖泊或海湾,而氮(硝酸盐氮)的渗透能力较强,能够下渗到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3]。
64、氮和磷在被土壤吸附与解吸过程中,其中一部分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则继续保持吸附态,在运动中甚至会随土壤颗粒沉积下来,成为湖、河或海底沉积物的一部分。
65、沉淀在底泥中的污染物在流量、水温及微生物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再悬浮、溶解的方式返回水中,构成水源的二次污染。
66、据调查,太湖底泥每年释放的总氮和总磷约占总负荷的25% ~35%[4]。
67、 2 牲畜粪便 圈养家禽、家畜尤其是猪会产生大量富含营养物和细菌的排泄物,极易随地表径流、亚表面流流入江河、湖泊而污染水体。
68、此外,农田中过量施用家畜粪便,也会引起粪便中的营养物随地表径流、亚表面流流失,从而污染水体。
69、草原过度放牧,产生大量牲畜粪便滞留于草原上,造成营养物过剩,并破坏草原的植被覆盖;当降雨产生地表径流时,植被覆盖的破坏会加剧土壤、粪便的侵蚀,致使更多的营养物流失,加重污染。
70、 3 污水灌溉 污水作为一种可靠的水源和廉价的肥料被用于灌溉农田,是污水农业利用的一种提倡方式,目的是通过土壤的净化作用和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来净化污水。
71、但由于一些污水中的营养物含量较高或技术原因,常常造成土壤和地表水的污染。
72、据对37个污水灌区调查发现,有32个灌区水质不符合要求。
73、 4 城镇地表径流 城镇路面大部分是不透水地面,氮磷营养物主要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中。
74、城镇中的氮磷营养物主要来自人类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和某些工商业废水(如屠宰、食品、造纸、停车场等)。
75、美国环保局把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污染源[5]。
76、 5 矿区地表径流 在磷矿区,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来的土壤结构和植被面貌,使得土壤表层裸露,在降雨条件下,散落在矿区的矿渣、泥沙、磷酸盐等污染物将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水库、江河、海湾,污染水体。
77、 6 大气沉降 大气沉降不仅是悬浮颗粒物、有害气体的来源之一,也是氮的来源之一。
78、燃料燃烧时,氮元素以氮氧化物的形式进入空气,随雨雪降落在土壤或水体表面,污染地表水源。
79、 7 水体人工养殖 许多水体既是水源地,又是人工养殖的场所。
80、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人工投放的饵料以及鱼类的排泄物给水体带来了大量的氮磷。
81、目前,国内湖库区人工养殖的饵料系数达3.0~4.0,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又一来源。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