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圣外王读音,内圣外王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几年前,在我主讲的《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课堂上,学生们跟 我谈到一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遇挫折失败,身心便受重创, 或萎靡不振,或精神崩溃,甚至自寻短见,并列举事例若干以为证。
2、 我在震惊、慨叹之余,不由得思索起造成这类悲剧的原因所在,深感 现代人格教育的流弊之严重。
3、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格教育只注重给受 教育者灌输如何进取、如何建功立业的思想,却忽略了让其具备一种 健康的心态,达观的境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4、传统的 人格理论告诫人们,在入世有为的同时必须具备豁达、超越的精神境 界,即要求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人保持 镇定从容的心态,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而且会使人稀释或缓解因为 遭受挫折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从而重新奋起。
5、在这方面,道家、玄 学家及禅宗所作的探索尤其值得今人注意,其学说中的有益成份也值 得今人汲取。
6、 中国传统人格理论的精粹是“内圣外王”,各家各派均以其作为 人格设计的基本架构和理想目标,但各家对其内涵的界定又有所不同。
7、 大致说来,儒、墨、法三家的“内圣”是从事道德修养,以追求一种 崇高的道德境界;其“外王”是从事政治实践及其它社会事务,以建 功立业。
8、道、玄、禅三家的“内圣”是追求一种超越而自由的精神境 界,其“外王”则是指从事俗务,即要求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9、 可以说,儒、墨、法三家所设计的人格是一种道德人格,代表着人们 对至善的追求;而道、玄、禅三家所设计人的人格则是一种逍遥人格, 代表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
10、对古代中国人来说,“内圣外王”的人格 结构至少从形式上代表了其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侧面,而实质上这两 个侧面又是统一的。
11、“内圣”是“外王”的前提,而“外王”又是 “内圣”的条件,缺少任何一面,人格形态都不会完美。
12、对完美人格 的追求,便形成了一种理想的人生模式。
13、因此可以说,“内圣外王” 不仅是古人理想的人格观,而且是古人理想的处世哲学。
14、中国古代的 知识分子,或者向往道德人格,成就德业;或者向往逍遥人格,追求 自由。
15、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一知识分子一生只追求一种人格形态,实际 情况很有可能是这样:当他得意之时便自觉不自觉地追求道德人格, 而当他失意之时便自觉不自觉地追求逍遥人格。
16、 至今为止,在学界尚未见以“内圣外王”作一总标准来衡量和评 判各家人格理论的专著,故拙著在发凡起例方面即颇费苦心,而在广 泛阅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所作的分析和论述中,亦颇有探赜索隐之处, 一些观点实为发前人所未发,如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语旨的阐释, 对墨家、法家“内圣外王”思想的抉发,对《易传》、《大学》、 《中庸》人格论的探析,对玄学人格论所代表的文化转向的论断,对 儒家把一切社会实践均视为道德实践这一泛道德主义思想影响下的 “外王”观的揭示以及对中国传统人格理论之现代转化问题的思考等 等。
17、拙著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人格转型的问题,主张现代理想人格的建 构必须以传统人格理论为基础,同时吸收西方人格理论中的有益成份。
18、 拙著认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理想人格,应该真善美统一、利 己与利他统一、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统一、“入乎其内”与“出乎其 外”统一的人格。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