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送老人什么礼物,重阳节送什么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2、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3、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4、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5、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6、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7、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8、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9、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10、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11、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12、”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13、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14、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15、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16、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17、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18、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19、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20、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21、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22、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23、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24、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25、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26、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27、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28、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29、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30、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31、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32、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33、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34、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35、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36、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37、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38、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9、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40、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41、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42、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43、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44、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45、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46、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47、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48、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49、、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50、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51、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52、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53、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54、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55、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56、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57、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58、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59、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
60、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
61、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
62、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
63、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64、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
65、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66、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
67、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
68、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
69、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
70、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71、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
72、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73、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74、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
75、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76、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