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说明文知识点:说明的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引用,分类别,配图表,作引用,摹状貌,共九种),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说明的语言(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2、 记叙文知识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有的还有补叙),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记叙的线索等。
3、 议论文知识点:论点——作者对问题的观点,看法,见解;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基本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4、议论文的结构是引论,本论和结论,也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小说知识点: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着重表现社会环境。
6、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7、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存档)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8、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9、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0、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11、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12、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13、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14、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15、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16、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7、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18、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9、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0、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诗歌鉴赏题 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21、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22、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23、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24、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25、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26、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7、(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28、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29、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30、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31、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32、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33、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34、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35、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36、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7、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38、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39、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40、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41、 文言文阅读文言考题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是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要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42、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不少考生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43、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文言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
44、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45、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46、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47、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
48、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
49、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50、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51、 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文言文阅读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52、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53、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54、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55、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56、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57、 1.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58、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59、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60、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61、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62、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63、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64、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
65、要具体、形象。
66、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67、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68、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69、 2.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70、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71、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72、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73、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74、 3.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75、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76、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77、 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78、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79、 4.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80、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81、总体把握文意。
82、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83、 5、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是"忠臣",而不是"不是忠臣"。
84、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85、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86、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87、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88、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89、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90、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91、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92、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93、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94、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95、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96、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97、("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98、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99、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100、("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101、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102、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