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角仙的特点是什么,独角仙相关资料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基本概况 独角仙图片(1) 独角仙在某些地方是常见的一种大型甲壳虫,为昆虫纲-鞘翅目-犀金龟科甲虫。
2、独角仙为益虫也可以是害虫,适当的数量不会造成森林的破坏;而数量过多的话,成虫会对树木造成严重的侵害。
3、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话题。
4、它(独角仙)有着雄壮有力一只独角而著称,因其角的顶端分叉,在中国命名为双叉犀金龟,俗称独角仙。
5、独角仙:Allomyiina dichotoma(Linnaeus,1771) 拉丁文命名是目前相对准确的一种命名法。
6、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名称:独角仙Allomyrina dithotomus 独角仙图片(2) 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 金龟子科 Scarabaeidae 食性:幼虫生活在腐植土及朽木中,大颚犟壮有力,啃食腐植土及木材;成虫则 吸食树汁为生,饲育时可喂食苹果、凤梨等。
7、 体态:体长较独角仙娇小; 体色红褐;头及前胸各有一长角突起, 尖端分叉,两只长角大小较独角仙相近。
8、雌虫无角,类似大型金龟子。
9、 习性:幼虫生活在腐植土及朽木中;成虫则 吸食树汁。
10、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独角仙广布于中国的吉林、辽宁、 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国外有朝鲜,日本的分布记载。
11、在林业发达、树木茂盛的地区尤为常见。
12、 [编辑本段]体质特征 独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 Linnaeus),又称双叉犀金龟,体大而威武。
13、不包括头上的犄角,其体长就达35-60毫米,体宽18-38毫米,呈长椭圆形,脊面十分隆拱。
14、体栗褐到深棕褐色,头部较小;触角有10节,其中鳃片部由3节组成。
15、雌雄异型:雄虫头顶生l末端双分叉的角突,前胸背板中央生l末 独角仙图片(3)端分叉的角突,背面比较滑亮。
16、雌虫体型略小,头胸上均无角突,但头面中央隆起,横列小突3个,前胸背板前部中央有一丁字形凹沟,背面较为粗暗。
17、三对长足强大有力,末端均有利爪1对,是利于爬攀的有力工具。
18、 独角仙一年发生1代,成虫通常在每年6-8月出现,多为夜出昼伏,有一定趋光性,主要以树木伤口处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为食,对作物林木基本不造成危害。
19、幼虫以朽木、腐烂植物质为食,所以多栖居于树木的朽心、锯末木屑堆、肥料堆和垃圾堆,乃至草房的屋顶间。
20、不危害作物和林木。
21、幼虫期共脱皮2次,历3龄,成熟幼虫体躯甚大,乳白色,约有鸡蛋大小,通常弯曲呈“C”形。
22、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
23、独角仙广布于我国的吉林、辽宁、 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国外有朝鲜,日本的分布记载。
24、在林业发达、树木茂盛的地区尤为常见。
25、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独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 Linnaeus),又称双叉犀金龟、兜虫,拉丁学名:Allomyrinadichotoma。
26、体大而威武。
27、独角仙又名兜虫,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
28、全世界具有大型犄角的独角仙目前约有60种,其他犄角较小或不明显的种类约有一千三百多种。
29、的独角仙有两种,其中一种分布于兰屿地区,另一种则普遍存在的低海拔山区的树林里。
30、不包括头上的犄角,其体长就达35-60毫米,体宽18-38毫米,呈长椭圆形 独角仙幼虫(1),脊面十分隆拱。
31、体栗褐到深棕褐色,头部较小;触角有10节,其中鳃片部由3节组成。
32、雌雄异型:雄虫头顶生l末端双分叉的角突,前胸背板中央生l末端分叉的角突,背面比较滑亮。
33、雌虫体型略小,头胸上均无角突,但头面中央隆起,横列小突3个,前胸背板前部中央有一丁字形凹沟,背面较为粗暗。
34、三对长足强大有力,末端均有利爪1对,是利于爬攀的有力工具。
35、 不含觭角体长40~62mm。
36、体色红褐色至深黑褐。
37、雄虫头部前方具鹿角状长觭角,前胸背板中央亦有小觭角;雌虫无觭角,体背较无光泽。
38、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独角仙大量发生于 6~8月,白天常常聚集在青刚栎流出树液处,或是在光腊树(白鸡油)上也常可发现聚集上百只独角仙的盛况,到了晚上,在山区有路灯处,也往往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是常见的大型畟峞C其幼虫常称为鸡母虫,经蛹期羽化为成虫,一年一代,由于本种并非保育类昆虫,加以体型大而健壮,常被做为儿童玩赏及昆虫教学使用。
39、独角仙一年发生1代,成虫通常在每年6-8月出现,多为夜出昼伏,有一定趋光性,主要以树木伤口处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为食,对作物林木基本不造成危害。
40、 幼虫以朽木、腐烂植物质为食,所以多栖居于树木的朽心、锯末木屑堆、肥料堆和垃圾堆,乃至草房的屋顶间。
41、不危害作物和林木。
42、幼虫期共脱皮2次,历3龄,成熟幼虫体躯甚大,乳白色,约有鸡蛋大小,通常弯曲呈“C”形。
43、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
44、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卵期:当雌雄独角仙交尾后不久,雌独角仙便开始寻找适合产卵的地点,她们将卵产在富含有机质的腐植叶木屑中,有时在大根朽木下的土中可发现许多独角仙的卵及幼虫,而木头不论软硬也常被幼虫犟而有力的大颚可啃食出一道道的食痕。
45、刚产下的卵为乳白色椭圆形,尔后渐渐变大变圆,约 7 ~ 10天,卵壳内隐约可见幼虫之大颚,此时即将孵化成为一龄幼虫。
46、 独角仙图片(4) 幼虫期:卵经 7 ~ 10天后孵化为幼虫,俗称“鸡母虫”,专业术语则称为“蛴螬”。
47、幼虫刚孵化时尚须等大颚变得够硬,才可开始进食,常常会先吃自己的卵壳,接着取食周遭的腐植质。
48、幼虫一般为C形卷曲,腹部有九对气孔,幼虫期长达10个月,幼虫期的生活环境及营养摄取关系到将来成虫的体型大小。
49、终龄幼虫可由腹部是否具有两个黄色的卵巢藉以分辨雌雄。
50、 蛹期:三龄幼虫(终龄幼虫)在化蛹前会先蠕动身体,压紧周遭的土壤成为椭圆形的蛹室。
51、蜕皮后渐渐具有成虫的雏形,根据其犄角的有无,即可辨其雌雄。
52、 成虫期:成虫的羽化从蛹的背面裂开,先是头部钻出,然后不断的摆动身体来挣脱蛹壳,这个过程如果不顺利往往造成羽化失败与畸形。
53、蜕去蛹壳后的独角仙,翅鞘与腹部接近白色,其他部分也是较浅偏红的褐色,此时的外骨骼尚属柔软脆弱,须要经过一段时间,外骨骼颜色才会加深与变硬。
54、刚羽化的独角仙并不会马上钻出土表活动,而会在蛹室继续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在野外可能会停留到梅雨季甚至更晚才会爬出地点活动取食及寻找配偶交尾。
55、 [编辑本段]饲养管理 比起其他昆虫的饲育,独角仙算是好看好玩又好养的昆虫,成虫力大无穷,可拉动比身体重数十倍的物品,看他狂而有力的振翅,竟能推动其坚硬而笨重的装甲飞上天空,除了心里充满震憾之外,也算是照顾独角仙的享受。
56、 独角仙的饲育十分简单,只要准备好适合大小的宠物箱,将一对独角仙放入具有腐叶有机质的腐植土,再加上一根让独角仙栖息交配的朽木,喂食水果或果冻,很快的就有独角仙宝宝诞生了。
57、 一般而言,鞘翅目的昆虫之生活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也就是必须经历卵、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四个阶段,每年为一个世代。
58、独角仙幼虫以土中的有机质维生,随着龄期的增加,幼虫的食量也愈来愈大,终龄幼虫几乎跟成人的姆指一样粗。
59、 笼的建造 独角仙笼大多采用木质做成,一般80cm×60cm×100cm,四周用铁纱或铜纱,饲养笼的下部用白铁皮制成79cm×59cm×30cm的抽屉,在笼的上面做成活盖,便于更换食料,这样规格的笼可饲养独角仙50对。
60、 成虫饲养 将捕得的独角仙,迅速放进事先做好的笼内饲养,饲养笼下面的铁皮抽屉里放10cm的土(供幼虫化蛹),在土的上面放幼虫饲料,供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在笼内放一只饲料盘,盘内放一些西瓜皮或南瓜片,供成虫取食,一般在8月份捕得的独角仙,即可日夜大批产卵,到11中旬,幼虫达3龄,即可泡制成商品出售。
61、 幼虫饲养 堆肥养殖法:在田头或场边用杂草50%,木屑50%,混合堆成长5~10m,宽 独角仙图片(5)1~3m,高1m左右,然后浇足水,并用塑料纸覆盖严,让其发酵,一般等到堆肥里面无温度即可,发酵好的混合料温度基本是恒定的,独角仙幼虫居于堆肥中,就能加快生长,这种方法是每个农户简便易行饲养独角仙幼虫的好办法。
62、 砌池养殖法:在平地建池,每池大小5~10m2不等,深60cm,池里铺发酵好的饲料,厚50cm,然后投放独角仙的卵或幼虫即可,但要注意池顶也要配有防雨盖和遮阳光的设备。
63、 木箱养殖法:用木板钉成木箱,箱的大小要根据饲养独角仙幼虫多少而定,但不宜过大,否则较难搬动,饲养前先在木箱内放好幼虫饲料,然后将卵或幼虫放入,这种方法,有利于多层叠放和便于室内外搬动。
64、 冬季管理 独角仙幼虫的越冬管理:独角仙幼虫有冬眠习性,一般每年霜降前后,当气温下降到10℃左右时,独角仙幼虫活动减弱,摄食减少,出现冬眠征兆,随着气温不断下降,独角仙幼虫纷纷进入冬眠,群居在混合料下层,不食不动,处于休眠状态,独角仙幼虫休眠时约半年左右,直至翌年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复苏,觅食。
65、 控制混合料的温度:衡量一种动物的抗寒的量叫“过冷却点”,也就是动物体液能忍受0℃以下不结冰的临界温度,由于独角仙幼虫形体构造和生物学特征与其它动物不同,同时对抗寒能力也有所不同,据我们初步试验,独角仙幼虫的“过冷却点”在-1℃,这就是说,在-1℃的情况下,独角仙幼虫体液不会结冰,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冻死,倘若独角仙幼虫长期处于-1℃以下的情况,即便气温回升后,体弱的不能复苏,据我们的实验,控制独角仙幼虫最佳温度在3℃~5℃之间,最低不要下降到2℃以下,最高不要超过6℃,过高了达不到全部休眠,并会养分消耗大,又得不到补充易死亡,如将温度控制在2℃~6℃时,越冬幼虫成活率达100%。
66、 掌握混合料的干湿度:首先要掌握好独角仙幼虫混合料不能过干或过湿,含水量应控制在65%~67%之间,过干了要及时向混合料内进行喷雾或喷少量的水,如过湿了不利于独角仙越冬。
67、 加强防寒措施:1)原地防冻:在养殖的笼、桶、箱等周围用稻草围护,并用塑料薄膜扎紧,适当搞几个通气孔。
68、2)把越冬独角仙幼虫捉入坛内,并放些混合料,移放在背风向阳处,保湿防冻。
69、3)就地挖个池,作为独角仙幼虫冬蛰洞,洞内放些混合料,洞的大小应根据独角仙幼虫多少来决定,独角仙幼虫放入后,上面盖10cm的稻草,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70、要注意冬蛰洞应在50cm左右深,不宜过深或过浅,并要经常检查有否积水。
71、 防止老鼠为害:当独角仙幼虫进入冬眠期,混合料的温度比外界高,老鼠很喜欢闯入搅乱越冬幼虫冬眠,甚至拖走独角仙幼虫,有时还会在里面打洞定居,因此在独角仙幼虫冬眠期,要防止老鼠为害独角仙幼虫,首先在独角仙幼虫越冬场所做好防范措施,阻挡老鼠进入,也可用鼠夹诱杀,铅丝笼诱捕、堵塞老鼠出入的洞穴,但不能用药物灭鼠,以防独角仙幼虫中毒死亡。
72、 饲养优点 1.少、无风险:独角仙的幼虫饲料随手可得,以初步腐烂的各类杂草、木屑等,几乎不要任何投资;独角仙的成虫吃些人们吃剩下的西瓜皮、南瓜片等,所以说,饲养独角仙投资少,并无任何风险。
73、 2.见效快、利润高:一般在8月份,捕得的独角仙都已交配好了,即可大批产卵,到11月中旬,幼虫可达3龄,躯体肥大,通常成C型,约鸡蛋般大小,达25~30g,即可炮制成商品出售。
74、 药用价值 独角仙除可作观赏外,还可入药疗疾。
75、入药者为其雄虫,夏季捕捉,用开水烫死后晾干或烘干备用。
76、中药名独角螂虫,有镇惊、破瘀止痛、攻毒及通便等功能。
77、 1976年有人从独角仙提取到独角仙素“dicotastin”,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对实体瘤W-256疡瘤有很高活性,对P-388淋巴白血病有边缘活性。
78、 独角仙资源丰富,值得做深入的探索和开发。
79、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研究表明,药用昆虫具有增强免疫、抗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惊厥、镇静、镇痛、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80、具有镇惊、破瘀、止痛、攻毒 独角仙幼虫(2)、通便等功效。
81、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两便不通;外用治痔疮,疔疮肿毒等。
82、 随着对昆虫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药用昆虫的不少新作用、新用途。
83、如:蚂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果蝇、工程蝇抗菌肽具有抗癌活性,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瘤重,亦可使艾氏腹水瘤(EAC)腹水生成量减少;虫草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独角仙(蛴螬)含有的独角仙素(dictotastin)也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对实体瘤W-256癌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P-388淋巴白血病也有作用。
8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昆虫的活性成分如斑蝥素、活性多肽等多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在临床上用于一些疑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乙肝等)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85、昆虫抗菌肽成为世界各国家研制抗爱滋病、抗肿瘤一类新药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
86、 独角仙除可作观赏外,还可入药疗疾。
87、入药者为其雄虫,夏季捕捉,用开水烫死后晾干或烘干备用。
88、中药名独角螂虫,有镇惊、破瘀止痛、攻毒及通便等功能。
89、 1976年有人从独角仙提取到独角仙素“dicotastin”,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对实体瘤W-256疡瘤有很高活性,对P-388淋巴白血病有边缘活性。
90、 独角仙资源丰富,值得做深入的探索和开发。
91、 [编辑本段]研究进展 世界上最强壮的动物是一种叫做“独角仙”的昆虫,虽然它仅是一种小型昆虫,却能够搬动自己体重850倍的物体。
92、它的神秘之处不仅于此,科学家一直对于它的外壳变色功能颇感兴趣。
93、目前,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它奇特的外壳保护特性,并暗示利用这一特征可用来设计新型“智能材料”有效探测湿度变化。
94、 独角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昆虫,它的外壳不仅坚硬强度大可以保护它的外骨骼,还可以随着外界空气变潮湿其外壳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黑色。
95、来自比利时纳米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最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研究独角仙外壳颜色变化特性,并用分光光度计分析外壳结构如何与光线发生交互影响。
96、 光线照射干扰条件下,独角仙外壳会形成绿色,当水渗透外壳的多孔层会摧毁光线干扰状况,导致外壳变成黑色。
97、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采用干燥的独角仙外壳标本进行测试。
98、独角仙通常生存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西的雨林环境中,目前这种神秘的昆虫仍保守着许多不解之谜。
99、比如,虽然将死亡独角仙的外壳样本干燥后可显示随空气湿度变化的变色状况,但是活着的独角仙不一定会出现相同的反应。
100、 至于为什么这种昆虫会改变颜色,仍是一个未解谜团。
101、一些研究人员猜测这是一种保护措施,在夜晚雨林中湿度变大,独角仙为避免不被掠食动物发现外壳也会变成黑色。
102、其他人则认为随着夜晚湿度变大外壳变成黑色是为了使身体暖和。
103、 这项独角仙生物形态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技术包括电子成像扫描技术,这是近年来进行精确深入分析所使用的新型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对微型结构建立三维图像。
104、负责此项研究的纳米尔大学研究员玛丽·拉萨特说,“独角仙所呈现的外壳结构特征将成为未来一种‘智能材料’的重要特性,科学家可以依据这种特征研制作为湿度探测器的新型材料,它可用于在食品加工厂监控湿气指数。
105、”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3月11日出版的《新物理学杂志》(New Journal of Physics)上。
106、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强壮的动物是一种叫做“独角仙”的昆虫,虽然它仅是一种小型昆虫,却能够搬动自己体重850倍的物体。
107、它的神秘之处不仅于此,科学家一直对于它的外壳变色功能颇感兴趣。
108、目前,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它奇特的外壳保护特性,并暗示利用这一特征可用来设计新型“智能材料”有效探测湿度变化。
109、 独角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昆虫,它的外壳不仅坚硬强度大可以保护它的外骨骼,还可以随着外界空气变潮湿其外壳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黑色。
110、来自比利时纳米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最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研究独角仙外壳颜色变化特性,并用分光光度计分析外壳结构如何与光线发生交互影响。
111、 光线照射干扰条件下,独角仙外壳会形成绿色,当水渗透外壳的多孔层会摧毁光线干扰状况,导致外壳变成黑色。
112、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采用干燥的独角仙外壳标本进行测试。
113、独角仙通常生存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西的雨林环境中,目前这种神秘的昆虫仍保守着许多不解之谜。
114、比如,虽然将死亡独角仙的外壳样本干燥后可显示随空气湿度变化的变色状况,但是活着的独角仙不一定会出现相同的反应。
115、 至于为什么这种昆虫会改变颜色,仍是一个未解谜团。
116、一些研究人员猜测这是一种保护措施,在夜晚雨林中湿度变大,独角仙为避免不被掠食动物发现外壳也会变成黑色。
117、其他人则认为随着夜晚湿度变大外壳变成黑色是为了使身体暖和。
118、 这项独角仙生物形态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技术包括电子成像扫描技术,这是近年来进行精确深入分析所使用的新型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对微型结构建立三维图像。
119、负责此项研究的纳米尔大学研究员玛丽·拉萨特说,“独角仙所呈现的外壳结构特征将成为未来一种‘智能材料’的重要特性,科学家可以依据这种特征研制作为湿度探测器的新型材料,它可用于在食品加工厂监控湿气指数。
120、”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3月11日出版的《新物理学杂志》(New Journal of Physics)上: 在独角仙亚科中,雄性的甲壳虫头部都长一根粗壮的独角,这也是它们名称的起源。
121、独角仙是一种常见的大型甲壳虫,最长可以长到6.5英寸(约合16.5厘米)。
122、在全球许多地方,人们甚至利用独角仙之间的决斗来进行赌博。
123、在日本,许多人把独角仙当成宠物来养。
124、这种大型甲壳虫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各地得到广泛称赞,大概是因为它们强大的力气。
125、某些独角仙甚至可以举起比它们体重重800倍的物体。
126、这种强大的力气来源于它们独特的身体结构。
127、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昆虫学家布雷特-拉特克里夫解释说,“它们与脊椎动物完全不同。
128、脊椎动物是骨骼在内,肌肉在外,而无脊椎动物则是肌肉在内,外骨骼在外。
129、因此,这些甲壳虫的构造就非常像机器人。
130、”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的一项研究正致力于将这些甲壳虫打造成军用机器人。
13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已将电极和相应的无线电接收器植入一些大型的圣甲虫(这一种属也包括独角仙)体内,使它们能够在飞行过程中时刻受到科学家们的遥控。
132、这些生物机械化的甲壳虫将来可以用于执行战场侦察或搜救任务。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