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流程,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你好,你是要申请承压类或是机电类的。
2、 下面2个管理规定,请看吧。
3、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监督管理,保证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安全性能,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4、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制造、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国家实行制造资格许可制度和产品安全性能强制监督检验制度。
5、 第三条 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6、其中,制造资格许可及其管理、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按照本办法执行。
7、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锅炉压力容器是指: (一)锅炉。
8、 1. 承压蒸汽锅炉; 2. 承压热水锅炉; 3. 有机热载体锅炉。
9、 (二)压力容器。
10、 1.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及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及等于2.5MPa•l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及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各种压力容器; 2. 公称工作压力大于及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及等于1.0MPa•l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低于60℃液体的各种气瓶; 3. 医用氧舱。
11、本办法不适用于船舶、铁路机车、航空器、军事装备和核设施中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以及额定热功率小于0.1MW且输出热水温度低于及等于90℃的电或燃气加热热水器。
12、 第五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本办法所规定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监督管理工作。
13、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内设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安全监察机构)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
14、 第二章 制造许可 第六条 境内制造、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以下简称《制造许可证》)。
15、未取得《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其产品不得在境内销售、使用。
16、 第七条 锅炉和压力容器按照附件一的规定,划分为A、B、C、D 4个制造许可级别。
17、 D级锅炉和D级压力容器的《制造许可证》,由制造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其余级别的《制造许可证》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境外企业制造的用于境内的锅炉压力容器,其《制造许可证》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以下统一简称发证部门)。
18、 《制造许可证》式样见附件二。
19、 第八条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或已取得所在地合法注册; (二)具备与制造产品相适应的生产场地、加工设备、技术力量、检测手段等条件; (三)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能有效运转; (四)保证产品安全性能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20、 具体条件和要求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的规定执行。
21、 第九条 申请取证的制造企业应向发证部门的安全监察机构提出书面取证申请,并提交有关资料。
22、安全监察机构应在接到申请和全部资料后的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
23、 第十条 制造企业取证申请被批准受理的,应按照批准范围试制产品,以备审查。
24、两年内不能完成产品试制的,原批准的受理失效。
25、 第十一条 发证部门的安全监察机构或委托审查机构应在产品试制结束后,对制造企业进行工厂检查和相应的产品检验,并出具审查报告。
26、国家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进行型式试验的产品,应在工厂检查前进行型式试验。
27、 第十二条 发证部门应对审查报告进行审核,并对审核合格的企业签发《制造许可证》。
28、报告审核和证书签发工作应在收到审查报告后25个工作日内完成。
29、 取证申请未被受理或受理后经审查不合格的制造企业,1年内不得提出取证申请。
30、 第十三条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具体工作程序和要求,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的规定执行。
31、第三章 许可证管理 第十四条 持证企业制造用于境内的锅炉压力容器,不得超出《制造许可证》所批准的产品范围。
32、 第十五条 锅炉压力容器随机文件中应附有《制造许可证》复印件。
33、产品铭牌上应标注与《制造许可证》一致的制造企业名称和编号。
34、产品随机文件中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产品安装和使用说明书必须有中文表述。
35、 第十六条 发证部门的安全监察机构和制造企业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应按规定对制造企业的证书使用、生产条件、产品质量状况及其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36、制造企业必须接受检查。
37、 第十七条 持证企业不得涂改、转让、转借《制造许可证》。
38、 第十八条 《制造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
39、申请换证的制造企业必须在《制造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以前,向发证部门的安全监察机构提出书面换证申请,经审查合格后,由发证部门换发《制造许可证》。
40、 未按时提出换证申请或因审查不合格不予换证的制造企业,在原证书失效后1年内不得提出新的取证申请。
41、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换证的制造企业,可以向发证部门提出暂缓换证申请,经批准后可以暂缓,暂缓期不超过1年。
42、 第十九条 制造企业需要增加许可的产品种类、级别、项目的,应向发证部门提出新的书面申请,经受理、试制、审查合格后,由发证部门颁发新的《制造许可证》。
43、 第二十条 制造企业发生更名、产权变更、生产场地变更或有型式试验要求的产品发生主体材料、结构型式、关键制造工艺、产品规格等变更的,应及时向发证部门申报。
44、发证部门根据制造企业的变更申报,做出予以认可、进行必要的检查或者另行办理许可申请手续等决定,并通知企业。
45、 第二十一条 制造企业依据本办法取得的《制造许可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46、各地相关部门不得进行重复审查、重复发证。
47、 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工作,确保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制造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制定本规则。
48、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厂内机动车辆等机电类特种设备(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及其安全保护装置。
49、取得制造许可的特种设备方可正式销售。
50、 制造许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一)产品型式试验; (二)制造单位许可。
51、 不同特种设备制造的许可方式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目录》(附件1,以下简称《目录》)。
52、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全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工作的统一管理。
5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按本规则分工负责管理相关制造许可工作。
54、 第四条 执行本规则规定的型式试验的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型式试验机构)和申请单位制造条件鉴定评审机构(以下简称评审机构),由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核准和确定,并予以公布。
55、 制造条件评审或型式试验,必须按照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制定的制造条件评审细则或相应特种设备的型式试验规程执行。
56、 第二章 制造许可的单位条件 第五条 具有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57、注册资金必须与申请项目范围相适应,具体要求详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单位基本条件》(附件2,以下简称《基本条件》)。
58、 第六条 取得制造许可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59、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型式试验的,必须经符合第四条规定的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60、 当取得制造许可的特种设备所执行的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或标准修订后,应按照修订后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执行。
61、安全技术规范或标准修订内容较多,变化较大的,经专家论证确有必要时,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有权要求重新进行产品型式试验。
62、 第七条 须有申请许可制造设备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63、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的设计文件,须经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核准的检验机构鉴定合格。
64、 第八条 须有一批能够保证进行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及技术工人。
65、应任命至少1名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制造和检验中的技术审核工作。
66、技术负责人应掌握与取证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具有国家承认的电气或机械类专业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且不得在其他单位兼职。
67、各类人员数量等具体要求见《基本条件》。
68、 第九条 须有满足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计量器具和检验测试的仪器设备,并应有与申请项目相适应的场地、厂房、实验和办公条件。
69、具体要求见《基本条件》。
70、 第十条 必须结合本单位情况和申请取证产品的技术管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编制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71、具体要求见《特种设备制造条件鉴定评审细则与现场鉴定评审记录》(附件3,以下简称《评审记录》)。
72、 第三章 制造许可的程序 第十一条 制造许可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和第十二条至第十六条的规定进行: (一)制造许可方式为产品型式试验的,制造许可的程序为:申请、受理、型式试验、备案、公告。
73、完成规定程序中的备案后,申请单位即可正式销售取得许可的特种设备。
74、 (二)制造许可方式为制造单位许可的,制造许可的程序为:申请、受理、型式试验、制造条件评审、审查发证、公告。
75、制造单位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以下简称《制造许可证》)后,即可正式制造、销售取得许可的特种设备。
76、 第十二条 申请 申请单位经自评认为具备本规则第二章规定条件的,应持以下申请材料,报送《目录》中规定的受理制造许可申请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受理机构): (一)申请单位的法人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二)《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 (三)申请单位的质量手册。
77、 申请单位向受理机构提出制造许可申请前,应将申请材料提交本单位所在地上述受理机构的下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确认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的,由该机构签署意见后,上报受理机构。
78、确认申请材料的安全监察机构不得组织对申请单位的初审。
79、 进口特种设备的申请单位为制造工厂或符合《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第十条规定的代理商。
80、 第十三条 受理 受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分别按照以下规定予以处理: (一)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作出不予受理申请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1.申请材料不全或不能达到第二章规定条件的单位; 2.申请材料不属实并且不能达到第二章规定条件的单位; 3.提出本次申请前,两年内曾出现第二十八条中除第六款之外任意一种情况的单位; 4.处于对办理《制造许可证》有不利影响的法律诉讼等司法纠纷或正在接受有关司法限制与处罚的单位; 5.从事相关特种设备型式试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或评审工作的机构。
81、 (二)凡不属于上述情况的单位,作出受理申请的决定,在《申请书》上签署受理申请的意见,并通知申请单位。
82、 第十四条 型式试验 申请单位可约请符合第四条规定的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
83、被约请的型式试验机构应及时向申请单位提供型式试验规程,通报进行型式试验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与应当满足的条件。
84、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型式试验报告。
85、 制造许可方式为产品型式试验的,获得型式试验合格报告的申请单位,即可汇总《申请书》和型式试验报告报送给受理机构。
86、 首次申请制造许可时,如型式试验的整机性能试验必须在使用现场安装后进行,申请单位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型式试验机构确认,设备安装地的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后,方可由取得相应资格的安装单位,在使用现场安装1台型式试验所需样品。
87、型式试验合格并在该单位取得制造许可后,该特种设备方可进行使用登记,并投入使用。
88、 安装2台以上(含2台)样品,应当经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同意。
89、 第十五条 制造条件评审 (一)申请单位取得型式试验合格报告后,可持以下材料,约请符合第四条规定的评审机构进行制造条件评审: 1.签署了受理申请意见的《申请书》; 2.申请单位的质量手册; 3.型式试验合格报告。
90、 评审机构应向申请单位及时提供《评审记录》和评审指南。
91、申请单位可在自我评定合格后,与评审机构协商确定现场评审时间,并必须将现场评审时间通报申请单位所在地的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92、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可以指派1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到场,现场监督评审工作质量。
93、 (二)现场评审由评审机构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组由2名以上(包括2名)经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的评审人员及特邀专家(必要时)组成,一般为3~5人。
94、 (三)评审工作包括对制造基本条件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考核评审。
95、评审组应当按照《评审记录》的评审项目逐项进行评审,分别给出单项评审结果并填写《评审记录》。
96、评审组现场评审结束时,应当出具填写了评审组评定意见的《特种设备制造条件鉴定评审报告》(附件4,以下简称《评审报告》)初稿,向申请单位通报并请申请单位在场人员签字。
97、 (四)评审机构根据评审组的《评审记录》和评定意见,经其负责人批准后,给出《评审报告》的评审结论。
98、评审结论分为具备条件、基本具备条件和不具备条件三种: 1.具备条件 《评审记录》适用项目全部符合的,评为具备条件; 2.基本具备条件 《评审记录》适用项目中重要项目全部符合、非重要项目存在不符合和有缺陷项,但认为最长6个月内经整改能够达到要求的,可评为基本具备条件; 3.不具备条件 达不到基本具备条件要求的,应评为不具备条件。
99、 (五)对评为基本具备条件的,申请单位应在6个月内,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提交原评审机构组织复评。
100、复评时适用项目全部符合的,应评为具备条件;否则,应评为不具备条件。
101、 (六)对经评审或复评提出不具备条件评审结论的,评审机构应当在完成现场评审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受理机构。
102、 (七)评审机构应在完成现场评审后15个工作日内,及时汇总《申请书》、型式试验合格报告、《评审记录》与签署了评审结论的《评审报告》,以及整改后复审时的《评审记录》与签署了评审结论的《评审报告》(如果经复审时),报送给受理机构。
103、 第十六条 备案或审查发证 受理机构接到产品质量或制造条件的鉴定评审材料后,应根据本规则规定进行审查,并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备案或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颁发《制造许可证》的决定。
104、审查合格的,应办理产品型式试验备案或核发《制造许可证》;审查不合格的,应分别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评审机构或型式试验机构工作程序不符合规定,或者由于上述两机构原因导致提供材料不全的,责成相应评审机构或型式试验机构在规定期限内整合程序或补齐材料后重新审查。
105、出现此类情况,应当同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106、 (二)评审机构、型式试验机构工作程序符合规定,申请材料不属实或不能达到本规则规定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书面向申请单位说明理由。
107、 第十七条 《制造许可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放。
108、委托省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受理、审查、办理《制造许可证》的,其证书也须由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统一制作,统一编号并统一加盖总局印章。
109、省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在每个季度的第1周内,将本部门在本次报告前1个季度内发出证书的复印件,上报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110、 受理机构应建立发证单位档案管理系统,保存《申请书》和必要的见证材料。
111、评审机构应当保存制造条件评审的全部相关资料。
112、 第十八条 取得制造许可的单位、产品及其许可范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向社会公告。
113、 第四章 评审机构和评审人员 第十九条 评审机构由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规划,受理机构提出,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确定并统一对外公布。
114、评审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相应专业的国家级、省级检验机构或在国家、省级民政部门注册的社团组织,有10年以上相应专业工作历史,具有法人资格; (二)不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和销售等经营性活动; (三)至少配备5名专业配置合理的专职评审人员,评审人员的经历应与评审业务相适应; (四)建立并保持评审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五)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通讯设备、档案保管存放条件; (六)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等资料; (七)本地区内有相当数量的拟申请企业。
115、 第二十条 评审人员由评审机构报送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进行考核,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掌握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熟悉相关的管理、技术和产品的标准以及生产工艺流程; (二)具有电器或机械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国家承认的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或具有电气或机械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国家承认的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的,并有5年以上从事相关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或检验等相关工作经历; (三)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作风正派; (五)受聘于相关的评审机构,不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销售、改造和维修保养等经营性活动,能够保守被评审单位的商业秘密。
116、 第二十一条 评审机构在从事评审工作时,应自觉接受申请单位和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并应加强对聘用评审人员的日常管理,建立评审人员业绩档案。
117、对玩忽职守、丧失公正、以权谋私的,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行政处分或解除聘用的处理。
118、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