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查房ppt,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
2、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3、 【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一般为9~11天。
4、起病急缓不一。
5、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6、 (一)发热 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
7、热型不定。
8、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
9、可伴有寒战和多汗。
10、中毒症状多不严重。
11、 (二)淋巴结肿大 见于70%的患者。
12、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
13、直径1~4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
14、消退需数周至数月。
15、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及压痛。
16、 (三)咽痛 虽仅有半数患者主诉咽痛,但大多数病例可见咽部充血,少数患者咽部有溃疡及伪膜形成,可见出血点。
17、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
18、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少见。
19、 (四)肝脾肿大 仅10%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则可达2/3。
20、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但转为慢性和出现肝功能衰竭少见。
21、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偶可发生脾破裂。
22、检查时应轻按以防脾破裂。
23、 (五)皮疹 约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亦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周内隐退,无脱屑。
24、 (六)神经系统症状 见于少数严重的病例。
25、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周围神经根炎等。
26、90%以上可恢复。
27、 病程多为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
28、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轻。
29、本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仅为1~2%,多系严重并发症所致。
3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①发热; ②咽炎; ③淋巴结肿大; ④肝脾肿大; ⑤ 皮疹。
31、 2.实验室检查 ①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 ②嗜异凝集试验阳性; ③抗EB 病毒抗体VCA-IgM 阳性。
32、 3.除外传单综合征 周围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但嗜异凝集试验阴性。
33、具备上述“1”中任何3 项,“2”中任何2 项,再加“3”可确诊。
34、 [编辑本段]【并发症】 (一)呼吸系统 约30%患者可并发咽部细菌感染。
35、5%左右患者可出现间质性肺炎。
36、 (二)泌尿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蛋白尿、尿中管型及血尿素氮增高等类似肾炎的变化,病变多为可逆性。
37、 (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并发心肌炎者约占6%,心电图示T波倒置、低平及P-R间期延长。
38、 (四)神经系统并发症 可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1%。
39、 其它并发症有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胃肠道出血、腮腺肿大等。
40、 [编辑本段]【辅助检查】 (一)流行病学资料 应注意当地流行状况,是否曾赴流行地区出差旅游。
41、周围有无类似患者,以便协助诊断。
42、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为发热、咽痛、颈部及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形性皮疹,但本病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散发病例易误诊,尤其在无实验室检查条件的情况下,诊断困难较大。
43、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病初起时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
44、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3万~6万/mm3,第3周恢复正常。
45、在发病的第1~21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20%或更多),依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等三型。
46、这种异常细胞可能起源于T细胞,亦可见于其他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水痘、腮腺炎等,但其百分比一般低于10%。
47、血小板计数可减少,极个别患者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人体异常免疫反应有关。
48、 2.骨髓象 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
49、可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有认为可能为周围血液稀释所致)。
50、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网状细胞可能增生。
51、 3.嗜异性凝集试验 嗜异性凝集试验的阳性率达80%~90%,其原理是病人血清中常含有属于IgM啫异性抗体,可和绵羊红细胞或马红细胞凝集。
52、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平均为2~5个月。
53、较晚出现啫异性抗体者常常恢复较慢。
54、少数病例(约10%)的嗜异性凝集试验始终阴性,大多属轻型,尤以儿童患者为多。
55、 正常人、血清病患者以及少数患淋巴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等患者,其嗜异性凝集试验也可呈阳性结果(除血清病外,抗体效价均较低),但可用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吸收试验加以鉴别。
56、正常人和上述各种患者(血清病患者除外),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完全吸收或被牛红细胞部分吸收,而本病患者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部分吸收和牛红细胞完全吸收,而血清病患者血中抗体可被两者完全吸收。
57、嗜异性凝集素效价从1∶50~1∶224均具有临床价值,一般认为其效价在1∶80以上具诊断价值。
58、若逐周测定效价上升4倍以上,则意义更大。
59、近年来采用玻片凝集法,用马红细胞代替绵羊红细胞,出结果较试管法快,比较灵敏。
60、 4.EB病毒抗体测定 人体受EB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膜壳抗体、抗膜抗体、早期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核抗体等,各种抗体出现的时间与意义详见表11-15。
61、 5.其他 EB病毒培养很少用于临床。
62、测定血清中牛红细胞溶血素具诊断价值(效价在1∶400以上)。
63、本病急性期尚可测到自身抗体,如抗i抗体(抗原i仅有于胎儿细胞内)、抗核抗体等。
64、抗i冷凝集效价高时可致自身溶血性贫血。
65、 【治疗】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
66、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67、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
68、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69、 1.西医药治疗 (1)高热病人酌情补液。
70、 (2)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71、 (3)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
72、 (4)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
73、 2.中医药治疗 (1)发热期:恶寒商热,头身疼痛,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濡数。
74、治法:解表清气,化湿清热。
75、 (2)出疹期及出血:高热烦渴,斑疹外发,皮肤淤斑淤点,便血,呕叶腹痛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76、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77、 (3)休克期:面白肢冷,烦躁不安,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脉细弱。
78、治法:益气固脱。
79、 (4)恢复期: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脉细。
80、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81、 [编辑本段]【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82、急性期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
83、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杯应用漂白粉或煮沸消毒。
84、因病毒血症可长达数月,故病后至少6个月不能参加献血。
85、疫苗尚在研制中。
8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87、 2、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
88、 3、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每天饮水量大约是少儿为1000-1500毫升、年长儿为1500-2000毫升。
89、 4、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
90、保持手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感染。
91、 5、肝脾的护理:肝大、转氨酶高时可口服维生素c及肝太乐以保护肝脏。
92、此病不会引起慢性肝炎。
93、脾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发病的第二周),以免发生外伤引起脾破裂。
94、 6、淋巴结肿大的要注意定期复查血象,因淋巴结消退比较慢,可达数月之久。
95、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等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96、[1]。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