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胸鼠跟褐家鼠的活动范围是多少,黄胸鼠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外形特征黄胸鼠黄胸鼠是鼠科中体型较大的鼠,体型与褐家鼠相似,但较褐家鼠瘦小,体躯细长,尾长等于或大于体长。
2、体长130~150mm,体重75~200g。
3、耳长而薄,向前拉能盖住眼部。
4、后足细长,长于30mm。
5、雌性乳头5对,胸部2对,腹部3对。
6、 背毛棕褐或黄褐色,并杂有黑色,腹毛灰黄色,背腹之间毛色也无明显界线。
7、胸部毛色更黄,有时具一块白斑。
8、尾上下均为黑褐色。
9、前足背中央毛色灰褐,四周灰白色,此斑块是其区别于黄毛鼠等的重要形态特征。
10、尾部鳞片发达,呈环状,细毛较长。
11、头骨比褐家鼠的较小,吻部较短,门齿孔较大,鼻骨较长,眶上嵴发达。
12、第一上臼齿齿冠前缘有一条带状的隆起,臼齿咀嚼面有三横嵴,第二上臼齿和第三上臼齿咀嚼面第一列横嵴退化,仅余一个内侧齿突,第二和三横嵴在第二上臼齿沿明显,第三上臼齿则已愈合,呈“C”形。
13、生活习性活动黄胸鼠黄胸鼠昼夜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黄昏后和黎明前有两个活动高峰。
14、在住宅区和农田可进行短期季节迁移,在农田常随作物成熟期不同而作季节性迁移为害。
15、按作物成熟期的早迟,榕江县黄胸鼠季节性迁移顺序为:豌豆地-小麦地-花生地和水稻田-红薯地-木薯地和水芋地。
16、食性黄胸鼠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生,包括谷物、豆类、菜类、薯类及面粉与其制品;动物性食物包括肉、鱼、昆虫、蜗牛与蚯蚓等,也会袭击小鸡。
17、其择食偏爱红薯、马铃薯、萝卜、蔬菜和馒头等富含水分的食品。
18、 [1]在苹果贮藏库中,对苹果的破坏性较强,是贮藏库中的主要害鼠之一。
19、黄胸鼠平均日食量为24.89g,最多达29.2g,日食量一般是体重的15%~20%。
20、依此标准计算,一只黄胸鼠一年食量为9048g,多的达10840g,平均取食量和饮水量分别为91±8g/kg体重/日和121±11ml/kg体重/日。
21、 巢穴黄胸鼠黄胸鼠的洞穴在山坡旱地里多筑在坟墓、岩缝等不能 开垦的荆刺灌木丛下,在田坎多见于田埂、水渠边,在河滩多筑于灌丛砂石堆下。
22、黄胸鼠洞穴构造较简单,洞穴有一个园形前洞口,直径4~5cm,1~3个后洞口,位置比前洞口高,称为“天窗”,口径比前洞口小,约4cm左右,洞外无浮土,有外出的路径,但不及前洞光滑。
23、洞道直径4~5cm,因鼠常出入十分光滑,垂直入土30~40cm。
24、黄胸鼠的洞穴分为简易洞和复杂洞,简易洞只有一个巢室,复杂洞有2~3个,只有一个巢室垫物是新鲜的,巢室离地面20~50cm,椭园形,直径8~20cm,内垫物有干枯植物茎叶,如稻草、豆叶、杂草等。
25、复杂洞为越冬洞,入土较深,洞口、巢室数量较多;简易洞为季节性临时洞,作物成熟时迁入挖掘,收割后即转移废弃。
26、生长繁殖黄胸鼠黄胸鼠繁殖力很强,在南方气温适宜地区,一年四季都繁殖,春秋季为繁殖高峰期。
27、种群繁殖 特征季节变化,按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统计不同季节繁殖特征变化,一年中以春季孕鼠较多,怀孕率达57.14%,冬季最低,怀孕率31.08%,繁殖指数不同季节变化较大,春季和夏季最高,分别为1.83和1.42,冬季最低,为0.85,这与黄胸鼠在春、秋2季出现大量孕鼠相吻合。
28、雌鼠年产仔3~4胎,每胎2~17仔,每胎平均5~7只。
29、幼鼠出生后6天长毛,18天睁开眼睛,30天左右能自行取食。
30、雌性幼鼠当体重长至60g,体长达130mm以上时即开始性成熟。
31、寿命约3年左右。
32、分布范围黄胸鼠为中国特有的,黄胸鼠广泛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33、栖息环境黄胸鼠主要在亚热带气候及温带气候区,栖息地多以平原山地为主 。
34、其主要栖息在平原及部分山区,它们会随着气候和食物来源的变化而交窜,从高山到沙漠,从森林到草原。
35、喜湿喜暖,在适应环境房屋内,临近村舍的田野中偶有发现。
36、该鼠喜攀登,多隐匿于屋顶,常在屋顶、天花板、椽瓦间隙、门框上端营巢而居。
37、在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上数量也较多,活动十分猖獗。
38、随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该鼠发生区在住房与农田间有短期季节迁移现象。
39、黄胸鼠与褐家鼠常同室居住,褐家鼠在下层,黄胸鼠在上层,但同小家鼠都有明显的相互排斥现象。
40、种群现状黄胸鼠黄胸鼠是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的主要家栖鼠类之一,曾是不少省、区的主要优势鼠种。
41、近年来室内数量减少,在家鼠中组成比例下降,其分布逐渐向长江以北移动,已扩展到黄河流域。
42、例如,福建家鼠中黄胸鼠的组成比,1954年为50%,1990年下降至24.15%;在莆田地区其组成比,50年代达60%~90%,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下降至20%左右,80年代以来下降至10%以下,成为家栖鼠类的常见种。
43、在湖南洞庭丘岗平原区,80年代以前农村的家鼠以黄胸鼠为主。
44、1975~1978年在桃源县调查占40.9%,80年代中期以后室内大都低于10%, 村庄附近农田基本不见黄胸鼠。
45、黄胸鼠分布区向北发展的趋势也极为明显。
46、该鼠现已成为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家栖鼠类的优势种或常见种。
47、如在西安地区,其组成比由1973年的9.28%上升至1988年的54.17%;在江苏北部的如皋县,1985~1988年其组成比达46.82%,室外农田中也常见。
48、栖息环境的改变是造成黄胸鼠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4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旧房被拆除,水泥预制结构代替了木结构建筑,恶化了黄胸鼠的适生环境,特别以高层建筑为主体或是新建的城市中很少见到黄胸鼠。
50、但在偏僻的农村、集镇、山区以及房屋改造不大的城市中,黄胸鼠仍占主要地位。
51、洪朝长(1992)认为,在较高纬度地区(如西安),黄胸鼠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比迅速上升,在较低纬度地区(如福建莆田),其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比持续下降,表明适宜其生存地理区域逐渐北移,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52、北方近年来冬季气温偏高,气候适宜于该鼠的立足生存,而南方气温上升,却不利于它的生存和繁殖。
53、 保护级别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54、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55、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2]亚种分化序号拉丁名中文名命名人命名年01R.f. flavipectus指名亚种Milne—Edwards187102R.f.yunnanensis云南亚种G.Allen1926.以上内容来自:危害影响该鼠不但在居室内破坏各种衣物、家具、盗食粮食和各种食品,在田间危害玉米、水稻、花生、甘薯、芭蕉等作物,造成严重减产,还能传播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鼠疫、血吸虫病等多种流行病。
56、黄胸鼠要栖息在室内,靠近村庄田块易受害,为害程度不亚于褐家鼠。
57、 防治方法防鼠主要在房舍内进行,如堵塞鼠洞,使其无藏身之所;妥善保存粮食,断绝鼠粮,可抑制鼠类的生存繁殖;搞好环境卫生,整理阴暗角落特别时杂物堆、畜舍和阴沟;改变房屋的结构或修建防鼠实施,阻止其进入房屋的上层等等,可降低其种群数量。
58、 灭鼠黄胸鼠化学防治以抗凝血灭鼠剂为主,但黄胸鼠的耐药性比褐家鼠高,容易漏灭,因此在黄胸鼠密度比较高的地区,应相对提高药量。
59、同时,黄胸鼠的新物回避反应及其栖息特性,决定在使用毒饵灭鼠时,应延长投饵时间和高层投饵。
60、在火车、轮船上可用熏蒸灭鼠。
61、 (1)毒饵法:下述毒饵可于傍晚撤田鼠或家鼠活动地方进行毒杀。
62、①5%磷化锌毒饵:用5kg玉米或豆类粉碎为4—6块,用500g稀面汤拌混,再加入5%磷化锌拌匀即成;②敌鼠钠盐毒饵:用0.05%敌鼠钠盐1g与2kg米饭或玉米面拌匀即成;③灭鼠眯毒饵:用1份灭鼠眯粉50g与19份饵料:玉米渣55g或面粉350g、粗糖50g混合拌匀;④中草药毒饵:用马前子20个炒热油炸后晾干研细,掺入1碗炒面、食用油100g,加入适量水拌匀,制成豆粒大小药丸即成。
63、(2)堵洞法:用玉米轴或秆沾磷化锌毒糊,堵塞鼠洞。
64、毒糊用磷化锌12%、白面13%、水75%,先把油、盐、葱爆炒发香后,把水倒进去煮开,再用少量水把面粉调成稀面糊倒入锅里熬成浆糊,待冷却后再放入磷化锌,充分搅拌均匀即成。
65、(3)毒液法:把灭鼠药用30—40倍水稀释后,放在缺水的地方,引诱害鼠饮食而灭鼠。
66、(4)熏蒸法:把氯化苦3—5ml,用注射器注入棉花团或草团里,将药团塞入鼠洞,洞口盖上土;也可用磷化铝2—3片投入鼠洞中,防效优异。
67、黄胸鼠(5)烟雾炮法:点燃灭鼠专用烟雾炮后,待放出大量烟雾时,投入有效鼠洞15—17cm深处,再用泥土堵塞洞口,经5一10分钟老鼠即可被毒死。
68、 [1]。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